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谢堂

2024-10-18 来源:吉趣旅游网

三谢堂(富观街52号)

位于南旗杆东首。建于明末,系邵氏宅第,朝南面河。邵氏认为此处是风水宝地,要后代谢天、谢地、谢祖宗,故将此宅起名为“三谢堂”。清初曾被扩建,并将其内部墙体进行了重新分隔。该堂面阔3间,通面宽8.4米、通进深6.8米、总高4.45米。建筑面积57.12平方米。低檐口和木制柱墩是该建筑的典型特征。1986年9月6日【同镇(86)字第64号】列为同里镇文物控制单位。1994年7月29日【吴政办[1994]字第75号】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

.三谢堂为一般民居,内部结构均未装饰,既无斗拱,也无雕花。扩建后将其内部墙体进行了重新分隔,其后部原有墙体向前移动了1.10米,并将右厢房一分为二,隔出一条宽1.50米的走道。扩建部分仍依照原有结构形式修建,只是在柱墩等材料上不同,较好地保持了结构的完整性。该宅原制建筑的木柱墩,是明代建筑的特色,木柱墩平面呈园形,最宽处直径为30厘米,上面有凿刻过的纹里,�O虑嗍�为础。而扩建部分为石柱墩。其屋架每架有月梁两根,跨度为1.10米。檐口很低,仅为2.25米。此外,柱子与梁的交接处均有梁托,长为60厘米,用于缓和对柱子的集中压力,有简单的花纹装饰。屋顶为两坡屋顶,平缓,出檐较深,但无瓦当与滴水。地面以青砖铺成,在左厢房和中堂被分割的两小间内,地面铺上了木制地板。其柱子和梁均为楠木。正门共有6扇长窗门,上半部分为镂空窗格,下半部分为木板,显得简朴大方。两边的厢房门为木板门。另外,在其左厢房南处隔出1.40米空地作为小天井,起到通风采光的作用。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