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阁初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道光二十年(1840)震泽人徐学健等人曾重修文昌阁,后毁于战乱,2007年至2009年根据历史记载与图片资料按原样重建,现在成为震泽镇的主要景观。文昌阁四面临水,阁高三层,四周条石铺路。周围石砌驳岸,建筑精细。墩南有一“状元桥”,连接荻塘河南岸,游人可由此上墩。
文昌阁深两进,宽三间。前为山门,后为阁。阁高三层,下层为殿,中层为楼,顶层为阁。阁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四周皆窗。阁上供奉着文昌帝君神像。文昌帝又称梓潼帝君,道家认为玉帝命梓潼掌管文昌府,主宰人间功名、禄位,所以又称他为文曲星。
自古以来,震泽崇文重教,向往科举。每逢春秋府县考试,考生们都怀着虔敬的心情,乘船登阁,焚香祷祝,但愿得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即使初入私塾的儿童,也跟着长辈、塾师登阁叩头,祈求点拨开智,前程无限。文昌阁登临寄托着震泽历代莘莘学子的期盼和理想,他们对仕途的憧憬的同时,也包含着回报母亲河�D�D�E塘水哺育之恩的美好愿望。
文昌阁与近处的慈云塔、禹迹桥及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水乡画卷。登阁远眺,但见白帆点点,令人心旷神怡。来到震泽的游人,总会带着十分的虔诚,登飞阁、观风帆,憧憬前程,怀念亲友;而赶考的学子,更要挑一个“顺风顺水”的黄道吉日,拜文昌、眺行舟,祈求前途顺畅……。清代诗人张芹登临文昌阁后,感慨万千,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自有凌云气,还登百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