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5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12:45
字数多了,贴不下了,你去看看原文吧
二、长期石油*抉择和金融博弈
石油作为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历来是影响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处于经济调整的复苏阶段,各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折、更新,进一步扩大了对国际石油的需求,其中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升级周期,更加大了对石油能源资源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石油价格的重要性。如果石油价格过高,将促使生产成本上升、物价上升,直接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反之,如果油价过低,将使石油出口国的外汇收入大大减少,从而损害了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中期看,如何将国际石油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国际社会需要妥善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是世界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国际石油价格每桶上涨5美元,1年内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下降0.3个百分点。石油生产和价格涨跌是一个周期性问题,并且会影响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增长。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时会导致石油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继之价格又会暴跌,由此又导致石油生产收缩,石油价格上涨,这已经是由历史证明的经验。因此,有关国家经济增长不能不受这种石油生产------价格周期的影响,相比之下,石油输入国将比较出口国更易受到这种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对石油的需求也有增无减,石油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进口项目,并且是对外贸易中最大的逆差项目。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于严重依赖进口的欧元区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将最为直接,欧元贬值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欧元区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即使由于石油输出国增产,使涨价问题一时得到缓解,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基本走势。
从发展中国家看,近年来亚洲经济复苏势头比较好,扩大了对石油供给的需求。1990--1999年期间,除西亚产油国外,亚洲东部国家的石油需求增幅约占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的80%;如果油价居高不下,将对亚洲国家的财政收支、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收支、偿还外债能力等都形成较大的压力,影响亚洲经济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北美、欧洲和亚洲是世界的三大石油市场,其中亚洲的石油需求增长速度最快,但是作为亚洲主要产油国的产油量却基本上没有增长,这使亚洲各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量大幅度上升。另外,主要产油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动荡性也直接影响着油价的波动上涨,如委内瑞拉的*问题使石油减产严重,沙特阿拉伯经济引起的设备老化石油减产,以及伊拉克破坏性的石油资源状况,都是油价潜在波动隐患。在产油国中,一些严重依赖石油收入拉动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如俄罗斯等,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涨价使之大喜,跌价则大悲。2003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世界经济的总体复苏态势和增长水平。随着伊拉克紧张局势因突发暴力事件再度恶化,国际油价的高企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障碍。
2、能源需求结构调整的必然性。伴随经济全球化、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各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以及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各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每日增加165万桶,石油日消费量达到7990万桶。同时,国际能源需求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原油库存在减少,石油开采的资源、技术与设备综合问题凸显;还有燃煤需求有所下降,燃油及燃气需求迅速增长,从而使国际燃油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新经济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国际石油生产、运输、储存等也有高新技术的更新改造,替代石油以及原油资源组合也逐渐显现,天然气、氢气等能源开发也对国际石油供求格局具有影响。由于世界经济面临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的转换,特别是出口拉动转向投资带动的结构转型,各国内需的扩大不仅增加了投资需求,也促使国际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石油与钢铁、煤炭等原材料的上涨便具有连带反应。全球化商品流动时代使国际石油市场出现运输瓶颈和储存技术难题,运输成本的高企、港口和道路拥挤、储存成本上升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油价进一步上扬。
美国能源署预计,全球对各种形式能源的需求将在今后20年中增长54%,仅原油日消费量就将可能增长至4000万桶;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的2025年远景预测还显示,发展中国家能源使用增长将最为强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因经济颇具活力将进一步加大能源需求。预计今后20年中,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使用量将锐增91%,而工业化国家用量将增长33%。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将增至每日1.21亿桶,2004年为每日8100万桶。美国、中国以及亚洲其它发展中国家将消化近六成的新增原油。有数据显示,亚洲2004年的能源需求将增长8%-10%,石油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不言而喻。
3、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性。石油问题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具有多层面的复杂性,比如OPEC与非OPEC之间的矛盾,石油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的矛盾,进而延展至大国与大国、强国与强国、富国与富国、大国与小国、富国与穷国等不同层次的复杂协调合作关系。国际石油价格不确定的波动干扰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增加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协调的难度。国际石油问题引发的国际经济关系中石油产出和需求的关系变异,聚焦在金融安全与经济利益,石油问题成为国别关系强化与松散、重组与离合的重要筹码,其中主导的突出影响因素是美国经济利益、*霸权、军事强权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独特地位。石油问题是美国对外*、贸易、经济与外交关系的主线,也是美欧日经济金融竞争与较量的主要战线之一。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的25%,欧洲占60%,日本占80%,美欧日三大利益集团竞争源于石油,又怨于石油。
世界经济发展供求格局的日益明显,发达国家是主要石油消费国,而大部分石油出口集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这里既相互需要,又相互矛盾,是一种需要不断调整和协调的关系。此外,美俄、日俄、中俄、中日以及新老欧洲之间的多重和复杂的国际关系均有石油色彩的渗入,*意图也已成为油价波动的重要诱因。特别是俄罗斯与西方一些大国的利益交错,其中既有西方对外扩展与俄罗斯深化利益需求的意图,也有西方对俄罗斯石油需求的战略意图,日本的西伯利亚输*线举动已经显为人知,美国更是谋划长远。
从资源地域角度看,海湾石油是工业发达国家所用石油的主要依托点。因此,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力量都紧紧盯住海湾巨大的石油储量,巴以冲突不断、海湾战事连连,也就不难寻味。海湾石油是世界经济和*问题的焦点之一,它的起伏跌宕预示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预测国际石油前景将更为困难,战事对石油市场影响超出预期。2004年*因素将对石油价格起主导作用,随着*问题的化解减弱和积聚增强,油价波动继续扩大。
4、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差异性。自欧元问世以来,对欧元的排挤和打击一直是美国国际金融战略的主旨,有形和无形较量已经使欧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风险。美欧根本性的差异对立在于全球化与区域化理念的博弈。美日是经济全球化的极力推崇者,因为美日经济规模与市场份额和发展水平的主导,使他们在本地区内难以与弱势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体相融合,担心在区域化中付出"代价",他们必然以全球化显示其优势并巩固其利益,;而欧洲则是*、经济、金融和贸易等相对均衡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具有实现区域化的先天优势,欧盟5月1日东扩10国的实现,使新老欧洲的融合形成更强大的经济联合体,无论经济、人口或市场已经超出美国。美日和欧洲之间全球化利益主导和区域化利益差异,以及不均衡和均衡的状况,是形成各自经济全球化和欧洲经济区域化理念不同的主要原因。美欧日经济金融理念的差异也反映在金融市场汇率、股价、金价或油价等价格竞争中。在国际石油的争夺上,三大经济体或货币体也必然会以各自经济全球化或区域化理念,加大国际资源产品的竞争。以科索沃和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冲击原来的石油供求格局,辅之以货币竞争,则是不可忽视的美国全球化战略意向。从日本看,为弥补自身石油需求,其加紧与亚洲、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改善甚至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其动向也值得揣摩和研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已经超出市场相对乐观平和的预期,石油作为*战略筹码的用途大有提升,并潜藏有美国等大国金融战略的策划。美国可以运用美元报价体系的优势,以美元挂钩石油报价手段控制油价,并伴之石油储存的策略,进一步显示其全球石油战略和金融战略的综合优势。
[对策]国际油价走势与我国石油战略
国际石油价格因全球经济复苏需求而扩大,因产油国*调整而紧张,因地缘*因素而恶化,因季节因素而变化,未来前景不容乐观。无论如何,石油持续走高必然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预计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趋势短期内难以稳定向下,中期将会继续持续高企。因此,2004年的国际石油价格高点将会突破40美元乃至45美元,全年石油平均水平将可能达到35美元左右,高于去年31美元的平均价;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一段时间维持35-40美元的高位,世界经济增长至少有0.2个百分点的减值;未来2-3年,国际石油价格将继续在涨跌中高企,但年平均价格有可能在33-38美元区间波动。对于世界经济而言,金融风险与石油危机都不可掉以轻心,更值得关注与防范因石油价格变化所引发的国际金融风险,包括美元动荡性风险和欧洲货币潜在的危机风险,这两大货币汇率走势与石油价格水平直接联系,必将影响全球经济、金融、贸易和投资等相关层面的变化与调整。今年以来已经召开和即将再聚会的G-7,都一直关注石油与汇率问题,突出表明了石油与金融安全的必然联系和重要影响。而全球利率上调的动向,将会进一步加大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联动效应。
我国是国际石油市场一个新兴的战略因素。扩大石油进口成为国际石油价格的一个重要影响。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已经成为石油需求大国,去年进口石油达到9941万吨,今年可能达到1.1亿至1.2亿吨,这也是4年来世界石油消费量的最高点。近期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指出,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将继续超出预期,为高企的国际油价提供支撑。国际能源署将我国2004年第一季石油日需求量上调18万桶,至614万桶,较去年同期增长18%。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原油及油品进口量平均为每日210.6万桶。我国2月石油日进口量猛增至创纪录的316.2万桶,比1月高28.3万桶。我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4年前3个月的原油进口量达3014万吨,较上年同期飙升35.7%。而OPEC在近期的月度报告中也指出,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OPEC将提高2004年度的世界石油消费量预期,2004年世界石油消费量预期由原来的每天2387万桶提高到2617万桶。
在我国能源消费开始对国际能源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国际油价的波动也导致了我国国内的油价波动。我国从1998年开始对国内成品油市场实行动态管理,即根据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的涨跌来调整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国际市场油价的巨幅波动,不仅影响石油及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绩效,加大了相关企业的经营难度,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的走向,特别是价格走向产生广泛影响。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加快实施"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开展石油期货交易,完善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形成与调整机制,维护我国的石油安全和金融安全,以确保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12:45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付永明
摘 要: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情况,对油价波动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高油价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确保我国石油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石油;价格;波动;战略储备
中图分类号:F113.7 文献标识码:B
一、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回顾
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低迷,1998年12月甚至跌破了10美元/桶的整数大关,创下9.55美元/桶的12年来的新低。但仅几个月后,到1999年第四季度,国际石油价格竟涨破30美元/桶的9年来的历史高位。此后国际油价缓慢波动,但从2002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又开始不断攀升,2004年1月后国际油价更是直线上涨,一再突破历史新高。继5月突破40美元/桶的大关后,国际油价一路飘升,国际油价一度达到了55美元/桶,涨到21年来的最高点。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回落到45美元/桶左右,短期内国际石油价格的走势仍然不能盖棺定论,不过国际油价的长期走势还是有迹可循的,一个中长期的石油供需不平衡正在形成,国际油价稳中有升将是必然趋势。
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如欧佩克产油国*变化、伊拉克战争恐怖袭击、地缘*、美元汇率变动等。而自2002年以来的国际油价的这种剧烈变动,并非劣全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即使从目前的生产能力看,国际石油的供给能力仍处于满足需求有余的彩态。目前的油价波动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石油资源的国际垄断资本(如巨际石油*公司)操纵价格的垄断行为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是国际投机资本(如投机性的对冲基金)在石油市场上的空前活跃,更加大了油价的波动幅度。
2004年以来的一个明显迹象是,美国那斯达克指数的每次暴跌,总是与国际油价的暴涨呈现同步反向变动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全球流动的速度极其迅速。从纽约股票市场撤出的巨额投机资本15分钟后就可以在伦敦原油期货市场建仓。特别要注意到的是,1998年至2004年上半年国际油价的巨幅跌涨几乎没有给美国经济的景气状态造成明显影响,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新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取代,经济增长对资源投入的依赖程度已经大为减弱;与此相反,我国在未来一段较长发展过程中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增长将是全球范围内最快的,再考虑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我国将可能是国际大资本操纵下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和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受害国。
三、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目前我国进口石油已占总用量的三分之一,石油的定价已基本与国际市场同步,国际市场不油价格上涨必将导致国内油价的上升。专家认为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是不利的,初步估计2004年高油价将拖累GDP下降0.7至0.8布百分点。若我国对国际石油依存度继续提高,不利影响会越来越大。
据有关历史资料统计,国际石油价格每上涨1%并持续1年,我国GDP平均要降低0.01个百分点。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中国GDP下降0.07个百分点;2000国际油价上涨%,中国GDP下降了0.7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约600亿元。
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经济有如此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对石油和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需求强劲,进口量大,而出口的制成品多为一般的普通商品,价格难以与石油同步上涨,无法将高油价产生的影响转移出去,只能独自承担和消化。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家,但目前中国石油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还不高,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并没有相应的发言权和定价权,只是被动地接受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中国正处于向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能源消耗处于较高水平,单位GDP的石油消耗比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要高,如美国和中国的GDP规模分别为8万亿和1万亿美元时,原油消耗分别是4.8亿吨和2.4亿吨。因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较大。
由于国内油气产量增长缓慢,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03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36%,预计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增至50%和60%左右。资源不足引起的石油价格风险是我国炼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瓶颈。随着以乙烯为龙头的石化工业的发展,化工用油短缺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如果我国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之比从目前的40:1降至20:1,化工用油的需求量将要增加一倍。石油化工原料自给的难度也将不断加大,进口部分化工原料油势在必然。随着国内石油产品市场按人世协议期限开放,关税的逐步降低,国际石油价格风险对国内企业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四、确保经济发展的石油安全对策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步入工业社会,世界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与争夺更为激烈,石油安全问题便被提到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地球石油储量和经济可获取量正变得越来越少,石油供求缺口的日益扩大势必扰动石油价格,石油价格的波动又必然在一国经济社会的震荡中反映出来。因此,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平稳、高速发展,可采取的石油安全对策如下。
1.加大石油勘探和开发投资,实现国内石油战略接替
这是针对稳定石油供应采取的措施。东部的油田需要继续增加投入,提高开发技术;西部开发要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海上开发需要对目前的渤海、东海、南海北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2.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提高油气工业的竞争力
中国是目前世界五大产油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国际石油资本寻求投资的一个大市场。随着市场的全球化,我国石油工业将直接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由于油气工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所以制定适当措施对其适当保护是必要的。目前,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总体上看缺乏整体规划,管理分散。因此,行业*的制定应当把消灭无序竞争、提高行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作为主要目标,迅速实现国内油气工业的全国一体化。
3.建立二级石油战略储备,提高抗风险能力
提高抗风险能力是确保石油安全的基本手段,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和经合组织普遍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美国石油战略储备建立于1979年,国内有六个储备基地。日本的石油储备最多长达4个多月,这是石油进口国应付石油冲突的第一道屏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石油依赖程度不断加强,为应对油价波动造成的冲击,参照国际经验建立国家和企业两级储备势在必行。
4.海外油气扩张战略:石油利用多元化、多途径,保证油气资源的安全供应
中国未来油气对外依赖程度将日益增大,为减少这种依赖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多途径、多元化的石油利用将是可行的战略。目前,中国这种战略已经在国际上逐步摆开:(1)中东地区是目前和未来的中国油气的主要供应源,尽管在这一地区任何进入者都将面临复杂的国际关系,但中国不能不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2)由于地缘关系,今后俄罗斯、中亚将是中国石油向海外油气市场扩张的重点地区。中国可根据不同情况,以各种方式保持同上述地区的关系,如直接进口、易货贸易、合作开发或期货合同等,以期最大限度保证石油安全。
5.积极开展能源外交
考虑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资源的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具有不同的和不断变化的地缘*特点。这就决定了石油地缘战略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具有明显经济倾向的外交去贯彻。当今石油外交在国际石油角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中国在中东、北非、中亚等地的外交活动需要强化油气资源的经济倾向,以有力的石油外交来士高获取国际油气资源的安全系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12:45
朋友.何必这样呢,动手网上查一下~~~看看新闻 一下就明白了 真的.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付永明
摘 要: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情况,对油价波动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高油价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确保我国石油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石油;价格;波动;战略储备
中图分类号:F113.7 文献标识码:B
一、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回顾
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低迷,1998年12月甚至跌破了10美元/桶的整数大关,创下9.55美元/桶的12年来的新低。但仅几个月后,到1999年第四季度,国际石油价格竟涨破30美元/桶的9年来的历史高位。此后国际油价缓慢波动,但从2002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又开始不断攀升,2004年1月后国际油价更是直线上涨,一再突破历史新高。继5月突破40美元/桶的大关后,国际油价一路飘升,国际油价一度达到了55美元/桶,涨到21年来的最高点。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回落到45美元/桶左右,短期内国际石油价格的走势仍然不能盖棺定论,不过国际油价的长期走势还是有迹可循的,一个中长期的石油供需不平衡正在形成,国际油价稳中有升将是必然趋势。
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如欧佩克产油国*变化、伊拉克战争恐怖袭击、地缘*、美元汇率变动等。而自2002年以来的国际油价的这种剧烈变动,并非劣全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即使从目前的生产能力看,国际石油的供给能力仍处于满足需求有余的彩态。目前的油价波动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石油资源的国际垄断资本(如巨际石油*公司)操纵价格的垄断行为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是国际投机资本(如投机性的对冲基金)在石油市场上的空前活跃,更加大了油价的波动幅度。
2004年以来的一个明显迹象是,美国那斯达克指数的每次暴跌,总是与国际油价的暴涨呈现同步反向变动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全球流动的速度极其迅速。从纽约股票市场撤出的巨额投机资本15分钟后就可以在伦敦原油期货市场建仓。特别要注意到的是,1998年至2004年上半年国际油价的巨幅跌涨几乎没有给美国经济的景气状态造成明显影响,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新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取代,经济增长对资源投入的依赖程度已经大为减弱;与此相反,我国在未来一段较长发展过程中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增长将是全球范围内最快的,再考虑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我国将可能是国际大资本操纵下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和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受害国。
三、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目前我国进口石油已占总用量的三分之一,石油的定价已基本与国际市场同步,国际市场不油价格上涨必将导致国内油价的上升。专家认为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是不利的,初步估计2004年高油价将拖累GDP下降0.7至0.8布百分点。若我国对国际石油依存度继续提高,不利影响会越来越大。
据有关历史资料统计,国际石油价格每上涨1%并持续1年,我国GDP平均要降低0.01个百分点。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中国GDP下降0.07个百分点;2000国际油价上涨%,中国GDP下降了0.7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约600亿元。
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经济有如此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对石油和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需求强劲,进口量大,而出口的制成品多为一般的普通商品,价格难以与石油同步上涨,无法将高油价产生的影响转移出去,只能独自承担和消化。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家,但目前中国石油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还不高,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并没有相应的发言权和定价权,只是被动地接受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中国正处于向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能源消耗处于较高水平,单位GDP的石油消耗比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要高,如美国和中国的GDP规模分别为8万亿和1万亿美元时,原油消耗分别是4.8亿吨和2.4亿吨。因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较大。
由于国内油气产量增长缓慢,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03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36%,预计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增至50%和60%左右。资源不足引起的石油价格风险是我国炼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瓶颈。随着以乙烯为龙头的石化工业的发展,化工用油短缺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如果我国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之比从目前的40:1降至20:1,化工用油的需求量将要增加一倍。石油化工原料自给的难度也将不断加大,进口部分化工原料油势在必然。随着国内石油产品市场按人世协议期限开放,关税的逐步降低,国际石油价格风险对国内企业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四、确保经济发展的石油安全对策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步入工业社会,世界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与争夺更为激烈,石油安全问题便被提到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地球石油储量和经济可获取量正变得越来越少,石油供求缺口的日益扩大势必扰动石油价格,石油价格的波动又必然在一国经济社会的震荡中反映出来。因此,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平稳、高速发展,可采取的石油安全对策如下。
1.加大石油勘探和开发投资,实现国内石油战略接替
这是针对稳定石油供应采取的措施。东部的油田需要继续增加投入,提高开发技术;西部开发要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海上开发需要对目前的渤海、东海、南海北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2.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提高油气工业的竞争力
中国是目前世界五大产油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国际石油资本寻求投资的一个大市场。随着市场的全球化,我国石油工业将直接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由于油气工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所以制定适当措施对其适当保护是必要的。目前,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总体上看缺乏整体规划,管理分散。因此,行业*的制定应当把消灭无序竞争、提高行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作为主要目标,迅速实现国内油气工业的全国一体化。
3.建立二级石油战略储备,提高抗风险能力
提高抗风险能力是确保石油安全的基本手段,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和经合组织普遍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美国石油战略储备建立于1979年,国内有六个储备基地。日本的石油储备最多长达4个多月,这是石油进口国应付石油冲突的第一道屏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石油依赖程度不断加强,为应对油价波动造成的冲击,参照国际经验建立国家和企业两级储备势在必行。
4.海外油气扩张战略:石油利用多元化、多途径,保证油气资源的安全供应
中国未来油气对外依赖程度将日益增大,为减少这种依赖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多途径、多元化的石油利用将是可行的战略。目前,中国这种战略已经在国际上逐步摆开:(1)中东地区是目前和未来的中国油气的主要供应源,尽管在这一地区任何进入者都将面临复杂的国际关系,但中国不能不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2)由于地缘关系,今后俄罗斯、中亚将是中国石油向海外油气市场扩张的重点地区。中国可根据不同情况,以各种方式保持同上述地区的关系,如直接进口、易货贸易、合作开发或期货合同等,以期最大限度保证石油安全。
5.积极开展能源外交
考虑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资源的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具有不同的和不断变化的地缘*特点。这就决定了石油地缘战略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具有明显经济倾向的外交去贯彻。当今石油外交在国际石油角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中国在中东、北非、中亚等地的外交活动需要强化油气资源的经济倾向,以有力的石油外交来士高获取国际油气资源的安全系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12:46
真牛*!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