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标准化的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1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3 05:50

完整性与唯一性  无论一个还是一组客体,在标准化代码中都应该有且仅有一个确定的代码与其对应。一个客体有二个以上的代码就会在信息的表达与交换工作中引起混乱,而信息编码的不完整性亦会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以至于无法使用该编码系统完整地处理自己的信息。信息编码的完整性往往用设置“收容组”编码来保证。所谓“收容组”是指在相应位置设置一个其他类的特殊编码,当客观事物出现了没有对应编码情况时,可以将其归于相应类别的其他类编码。某些特殊情况必须用二个以上编码表示同一客体时,往往要加以特殊的标志与说明,例如众所周知的ICD-9编码体系中的星号与剑号就是一例。
科学性  编码的科学性是编码体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对某一个客体的分类编码的完成往往依赖于对该客体的本质的认识,是人类长期观察、研究、实践、活动的总结。搞信息应用的人需要标准化却没有能力,学科带头人及专家有能力和权威性都对标准化工作没兴趣,这就是我国医学信息标准化工作速度慢、质量低的原因。
权威性  信息标准化最终是要形成一个标准并被人们在一定范围内认可和应用才能成为真正的标准。因此,编码的权威性就成了信息标准化的又一个特征。信息标准化工作往往是由具有行政管理权威的部门制定(或者委托专业技术部门)和颁布的,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强制执行, 此类标准的权威性是与生俱来的。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有许多标准往往是由一家或几家技术先进的公司率先发起制定和使用,作为企业内标准,然后被其他公司所仿效与遵循,最终成为行业标准直至国家、国际标准,这在高新技术产业相当普遍。
实用性  标准的制定与分类学的研究不同,尽管它应该充分吸收分类学研究的成果,但它首先是为千百万个系统的实际应用而制定的,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其实用性。实践证明,如果一味地追求编码的科学性,兼容并蓄各种学派、每个权威的意见,势必导致标准化过程的难产甚至流产。标准的制定要掌握好科学与应用的关系;要调整好该标准可能存在的不同户之间的矛盾;要合理照顾现实环境与远景发展的需求;总之,任何一个标准都必然是能够满足一定范围内的实际使用要求。对于一个像疾病、手术、药品之类复杂的客体,梦想得到一个理论上完美无缺,能够满足各类用户 (临床、行政、厂家、商业、教育、统计...... ) 全部需求的编码体系是不可能的。
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
标准建立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需要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补充、修改。否则该标准就会因落后而无法使用,最后被淘汰。因此,第一,标准的制定要留有扩展、延拓的余地。第二,要安排人力、财力跟踪维护。
信息标准化是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统一的信息分类分级、记录格式及其转换、编码等技术标准的过程。利于实现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信息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系统兼容。信息标准的制定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原则,适合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阶段,并为社会所公认和用法令形式予以推行,容许周期性修订和更新。地理信息标准化主要反映为:①统一的地理坐标标准,包括地图投影标准、格网系统标准、区域乡边形标准;②统一的地理信息分类体系和分级标准,包括各类信息详细分类分级、定义及其科学依据;③统一的地理信息记录格式标准及不同标准格式之间的转换;④统一的地理信息编码体系和标准等。
信息的标准化包括数据元、代码表、报文、单证等标准。信息的标准化能够减少由于单证格式及编码不统一,造成的数据和单证多次录入,造成的高成本、高出错率等问题。实现信息标准化的过程就是信息整合的过程。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