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治疗的常见误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5 11:2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13:07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发癌症患者中30~50的人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我国此项数据的调查结果则高达51~61.6。在被调查的癌痛患者中,80的调查对象最为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疼痛。临床医生往往更重视癌症的病因治疗而忽略了对癌痛的控制,另一方面,有些医生和患者对疼痛治疗存在的认识误区也影响了对疾病的及时治疗。

误区一 :恐惧阿片类药物,认为使用非阿片类药物更安全。

对于慢性癌痛需要长期使用止痛药的病人,使用阿片类药更安全有效。非阿片类药的副作用容易忽视,比如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等有不可逆的副作用,并且其镇痛作用也有“封顶效应”,所以对于中、重度的癌症疼痛病人,阿片类止痛药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误区二:一定要等到疼痛无法忍受时,才可应用止痛药。

事实上,三阶梯止痛的基本原则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是“按时”用药和“按阶梯” 用药。治疗过程中如果遇到患者疼痛未能缓解甚至加剧, 应增加单次给药剂量,

而不应增加给药次数。癌痛患者及时、按时用止痛药更安全有效, 可达到持续有效地缓解疼痛的效果,

需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长期得不到止痛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寝食难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由此引起的消瘦、衰竭,使患者不能耐受原发病治疗(如手术、放、化疗),很容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病毒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出现痛觉过敏、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

误区三:引起癌痛的神经不能毁损,一旦毁损则会导致肢体瘫痪。

导致癌痛的神经有很多类,除了支配四肢运动的脊神经外,全身的颈、胸、腰等部位的交感神经、支配各种脏器的内脏神经、胸腹部的脊神经、头面部的三叉神经等都可以进行物理或化学手段的毁损。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高度发展,各种神经的毁损可以在CT、MRI、超声等设备下引导,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和有效率,所以毁损上述的这些神经后,不但不会引起相关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相反可以有效地缓解各种顽固性癌痛,并能极大地减少阿片类用药的剂量,同时使各种药物的不良降到最低。

误区四:阿片类药物非常容易成瘾。

根据临床实践,阿片类药物在规范使用的情况下,癌痛病人出现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

在成瘾方面,当疼痛的伤害*沿着传递疼痛的神经通路上行时,疼痛患者的体内生成了特殊的阿片受体,这些受体散布在已有阿片类物质中间,分散了进入体内的缓解疼痛的药物,而没有疼痛的个体不存在这些特殊的受体,因此任何进入体内的阿片类物质大部分直接与脑内的受体结合,造成脑内阿片类药物浓度突然增高,增加了成瘾的可能。

此外,成瘾的发生率与药物的给药方式有关,直接静脉注射使血药浓度突然增高,易导致成瘾。在癌痛治疗中多采用阿片类药物的控释制剂,这种情况很少见。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均证实,癌痛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或透皮贴剂,极少发生成瘾,一旦使用阿片类药,如癌症疼痛病因控制及疼痛消失后,随时可以安全停用阿片类药。

癌症疼痛病人长期使用阿片类止痛药可能需要逐渐增加用药剂量,在疼痛缓解时也可以成功撤药,这种对药物“身体依赖”现象应与所谓的“成瘾”加以区别,但非医疗目的使用阿片类药物属于药物滥用,如反复静脉注射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才可能导致“成瘾”。

误区五:使用度冷丁是最安全有效的止痛药。

在癌痛治疗领域,人工合成的强阿片类药盐酸哌替啶,国家早已建议不用于慢性癌痛患者。由于盐酸哌替啶体内代谢物去甲哌替啶是一种毒性代谢物,它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引起全身惊厥,并且半衰期长,长期用药易在体内蓄积中毒。目前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镇痛水平的指标即是阿片类药物和盐酸哌替啶的使用比例,我国目前已经不再使用盐酸哌替啶作为癌痛的镇痛药物,用阿片类药物缓释口服制剂取代盐酸哌替啶。

误区六:阿片类药物会快速耐药,患者所需药量会越来越大,而且无法停药。

耐受性是指长期使用镇痛药物, 其镇痛效应下降,需增加剂量和(或)用药次数方可维持原来效应的现象。某些耐药性是随着阿片类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出现的,这样就需要加大药物剂量,但药物并未失去作用。临床研究表明,癌痛病人药量增加常与病情发展有关, 是疼痛强度增加的结果, 尤其是晚期癌痛病人较为常见。

大多数耐受性问题是由于不恰当的给药方式造成的,由于给药间隔时间不规则和允许疼痛反复出现, 以至需增加剂量方可产生有效的镇痛效果, 只要按时给药, 避免疼痛再现, 并不会产生耐受性。

误区七:阿片类药物副反应严重,甚至导致呼吸抑制,出现副反应,应立即停药。

其实, 除便秘之副作用外, 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的或可耐受的,恶心呕吐等反应一般在数天后会自行消失,因此,使用阿片类药物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不必立即停药,必要时可选用氟派啶醇、胃复安等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对便秘的预防性措施有多饮水、多吃纤维性食物、适当活动等,治疗性措施有使用泻药、灌肠等。

同时,对于呼吸困难患者,小剂量阿片类药物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任何由于疏忽而给予过量药物的情况均可通过注射纳洛酮来逆转,用药过程中细心观察便可及时处理。当然,阿片类药物是一种剧毒药、*,必须严格管理,遵照有关法律制度,合理合法使用,不得滥用。

误区八:癌症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会缩短寿命。

国内癌痛治疗不充足的原因之一是担心大剂量应用阿片类药物会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国外的资料显示,阿片类药物的正确应用反而延长了癌症患者的生命,这是由于疼痛消失、睡眠得到改善、增强了食欲和体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许多临床研究已证明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有较强的临床安全范围;

正确合理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不会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且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其生活质量, 但目前现有的证据仍然不够充分,因为从未进行过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患者疼痛程度的差异以及安慰剂使用的伦理问题等诸多因素, 使得药物的选择很难实行随机化原则, 以致随机化分组相当困难。

因此,如何能有效地解决研究中的难题, 更客观的反映阿片类药物对癌痛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 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误区九:既然应用了阿片类药物,就不应该有疼痛。

癌症患者的疼痛比较复杂, 根据引起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四种:

1、直接由肿瘤侵犯引起的占78.2;

2、和肿瘤相关但不是直接引起的占6;

3、由肿瘤治疗引起的占8.2;

4、和肿瘤无关的疼痛占7.2,有6.7的病人是由两种以上原因引起的

在此,我们不能忽视有些病人的自身因素可能也是导致或加重疼痛的原因,例如患者敏感、焦虑以及临终前的失望、恐惧会导致痛阈降低等。

误区十:止痛药不能和其他药物合用。

癌痛患者常伴有躯体症状,如疲劳、失眠、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在止痛的同时,可以服用一些镇静药以缓解症状。癌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但病人的自尊被剥夺,持续不断的疼痛往往还会引起病人一系列心理上的变化如绝望、不安、暴躁,导致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在癌痛治疗中,辅助药的联合使用是十分必要的,由于镇痛药大都具有明显的副作用,治疗初始即配上辅助用药,以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服药的依从性。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肠蠕动抑制,会产生便秘,使用之初预防性地联合使用治疗便秘的药物如麻仁润肠丸等,严重者可使用较强的泻药;阿片类药物还会引起患者呕吐,所以止吐药的同步使用也很必要。

氟哌啶醇是作用较强的镇静药,对阿片类引起的呕吐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同时对缓解癌痛病人焦躁不安的情绪也有帮助;呼吸抑制也是阿片类药物的急性不良反应,这对已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晚期癌痛病人来说并不重要,但对初期使用者应加强首次使用阿片类药物后的不良反应监测。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能较有效地缓解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但还应注意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癌痛,严格按照三阶梯原则用药,可以使80的癌痛患者疼痛得到缓解,因此,应积极鼓励癌症病人说出癌痛,配合医生进行癌痛治疗。

对癌痛的有效控制不仅可以增强肿瘤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限,能够在无痛的条件下治疗癌症,战胜癌症,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在中小城市甚至农村地区,推广正确的癌痛治疗观念,科学的药物治疗癌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