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色基本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02 01:0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6:20

在古代,从业人员的个人信息记录被称为“脚色”,这个术语最早源自隋朝。据《通鉴》记载,隋炀帝时期,虞世基负责选拔,对贿赂者会有所提拔,无贿赂者则在名册上简单标记,这就形成了“脚色”一词。宋代时期,“脚色”仍是入职的重要文件,名为“脚色状”或“脚色状”,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如籍贯、家庭背景、三代官衔等,以及政治立场和社会关系,这些都与当时政治事件紧密相关。例如,崇宁大观年间注明不与元佑党争牵连,绍兴年间则强调与“六贼”无关,庆元年间则要求对道学持反对态度的明确表示不习伪学。


脚色不仅是中国戏曲中的艺术分类,它还是表演体系的象征,具有双重含义。在戏曲创作中,脚色既是艺术化和规范化的角色类型,又是表演方式的分类系统。这种表演体现了戏曲程式化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集中体现。为了真实鲜明地刻画性格,同时保持程式化的提炼和规范,戏曲中的唱念做打等表演方式都蕴含着性格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似性格的艺术形象及其表演技巧逐渐形成独特的脚色类别,反映出戏曲艺术在人物塑造上的丰富多样。


扩展资料

现在从业人员填写的履历表,古代叫做“脚色”,始见于隋朝。据《通鉴》载:隋炀帝时,虞世基执掌考核铨选官吏大权,“受纳贿赂,多者超越等伦,无者注色而已。”即是说,贿赂多的就给以提拔,无贿赂的只在其名册表格上“注色”作记号,因而得名“脚色”。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