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6分钟前
针对黎阳“中国自古文人皆文匪”的观点的争论,不仅关系到怎样看待中国古今文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也关系到怎样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更关系到当今中国和中华文明能否再次崛起的问题。
这涉及到了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是容不得“和稀泥”的。
下面,我就分别从这三方面加以阐述:
一、怎样看待中国古今文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人类有别于其他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类具有思想、语言、文字,能够交流和积累生产经验、生活智慧,并加以思辨、传承和发展;而人类知识和智慧的传承、发展和推广,主要是依靠文人的劳动来实现的。
2、人类有别于其他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类不光有物质追求,更有精神追求。物质追求是生存的需要,但也是贪欲的根源;精神追求是生活的奢侈,却也是道德的土壤。
3、人类的精神追求,有基于物欲的,有基于道德的;反映在文人的笔端,同样也有两方面的表现,必须客观地来看待和加以分辨。
二、怎样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1、中国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农业文明大国,不仅长期屹立于世界物质文明最发达的地位,也为世界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哲学、文学、医学、教育、数学、政治、经济、军事、宗教、自然和生产科学领域都处于世界前列达若干个世纪之久。
尤其是孔子的学说,为人类的社会道德奠定了基本的框架----仁(思想境界)、义(人际准则)、礼(社会秩序)、智(价值观)、信(人生观),这不仅使中华民族具备了深厚的道德底蕴和文化根系,也在历史上一次次教化和同化了异族入侵势力,更在一次次的割据后以文化的力量维系了中华大一统的局面;“民本”、“王道”的思想,为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树立了判断是非优劣的标准;儒家“入世”的主张更是成为中国文人抵制道家的清高和佛家的消极、而投身社会积极进取的动力,即使是备受后人诟病的“学而优则仕”,其本意也是勉励读书人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用其知识来为更多人造福----“达则兼济天下”。
2、进入十九世纪后工业化的出现,虽然提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也使人类的贪婪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由于工业化的生产力发展,是以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而商业活动的人际关系准则,也是重利益轻道德的,所以一直为中华主流文化所排斥。然而当西方霸权凭借工业化的优势开始掠夺农业文明国家之时,传统的农业国家不得不转向工业化的竞赛来谋求出路(如日本),而中国的农业文明最强,所以也“醒悟”得最晚、受害得最深。这是农业文明的失败,但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失败!
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基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用道德来抑制贪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用克制自我来建立社会公共秩序(克己复礼),推崇人本思想(而非神权的奴隶)、民本思想(而非君主强权),因此是一种初级的社会主义的人文思想。至于封建帝王和官僚阶层利用其御用文人来进行曲解引申为其统治服务、掩盖其贪欲的实质,虽能够欺骗人民于一时,但终究也逃不脱一次次被识破、被推翻的宿命。所以,历史上每次改朝换代以后,都会迎来一段政治开明时期,而当统治者离道一久、或者入侵的异族不能及时被中华文化同化,都免不了被推翻。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蕴藏在民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