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随文练笔更加有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7:3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1:40

一、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小练笔。 在阅读教学中,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行严而有“格”的写作训练,则会更快地将学生学到的“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如学习《白扬》一课时,学生很难把爸爸的精神和白扬的品格联系起来。文章思想性很强,饱含着作者对边疆建设者们崇高的敬意。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首先,我利用音乐和影像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茫茫大戈壁这一荒凉的恶劣环境中;然后,抓住描写白杨树的语句去感受白杨的品格;接着,我引导学生把十五自然段和十三自然段对比着默读,体会爸爸在表白什么;最后,我要求学生学习第十三自然段的写法用上“哪儿 ...... 哪儿……” “不管 ...... 不管 ...... 总是 ...... ”写一段话,来赞扬文中的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崇高品质。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很快就写好了这个片段。这样,学生既能从中受到了启迪,又学会了词语的表达运用。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础性目标,要求学生会认、会写,关键是要会用,会用了自然就理解了。可以是用词造句,更有效的是让学生用几个词写一段话片断作文,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词语,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一夜的工作》中,作者把周总理劳苦工作的情景描写得栩栩如生。“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事停笔问我一两句。引导学生读、悟的同时,结合文中的插图想象,并把表示总理认真工作的动作词语画下来,继而设计:“老师批阅作业多么认真啊!”“爸爸读书多专注啊!”“同桌练书法多投入啊”等话题进行写话练习。这时,学生就会把刚刚学到的表并列的词语“一边……一边……”“不是……而是……”及相关的动作词练在一起,很容易就形成内容具体的通顺的文字。这样挖掘文本中,词汇丰富的语段,将品读、感悟和迁移运用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运用表达的能力。二、抓住课文写作方法的“典型”处进行仿写练习。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到中年级后,就开始怕写作文。每次上,尽管挖空心思,还是觉得无从下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作文课如练书法,先从描红开始;学绘画,先从临摹开始;同理,要想掌握写作方法,仿写则是必经之路。教学中,我注意把握课文的典型片段,从课文中选择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段落,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仿写练习,以达到学习知识向形成技能转化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我事先让学生通过反复读,琢磨,发现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如全文总分的结构,使得文章脉络清晰;再看每一段又是总分的结构,层次特别分明。于是我就引导学生,模仿这种典型的构段方法,写“秋天的校园”,写“我家的小院”,“美丽的郑风园”等。 又如《火烧云》一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中从火烧云上来到下去,天空中以及地面上都发生了很美的变化,无论是颜色还是形状都是非常瑰丽动人的。特别是第五自然段,作者从静和动两方面把火烧云像马的形态变化写得活灵活现。于是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天空中还会出现什么?学习这一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学生情绪高涨,有的想象出大像喷水;有的想象成老虎睡觉;还有的想象到猴子摘桃……通过学生的创新想象,很快就完成了这一仿写练习,另外,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又如《一夜的工作》一课,课文采用了第一点,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用具体事例表现中心思想,把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合到一起来写等方法,来表现总理一夜的紧张工作情况。在叙述中作者具体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把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的好品质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学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第二点写法,完成《勤劳的爷爷》或《俭朴的校工》仿写练习。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凭借课文“典型”段落的写法,使学生在知识的迁移中,强化了写的技能训练。三、指导学生心理换位,进行练笔的训练。 课文中有很多特殊的环境情节,可以称其为是写作艺术上的“无声”。有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学中,我便引导学生从“无声”之中去感受 ` 、去想象,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由于在执行潜伏任务,因此不能说话,只有面目表情的变化,课文只能通过“我”感受、观察到的当时的情形和邱少云的表现来写。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换个角色,想想如果你是邱少云,当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把真实的感受写下来。这样引导学生去贴进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主人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水到渠成地表现出此时的邱少云的高大形象。四、在课文语言文字的“概括”处进行写的训练。 被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锤炼的,课文中往往有一些高度概括的语句。教学中,我便抓住这些概括处设计小练笔。如《李时珍》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概括的话:“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教学中我抓住“品尝”一词,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写的训练,要求写出李时珍“亲口品尝”时的情景。有一学生是这样写的:“李时珍把采好的药材放进嘴里,仔细地咀嚼着,他一会双眉紧皱摇摇头,一会捋着胡子微微点点头。尝出药味后,又进行分辨,当判明药性和药效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于是,他马上挥笔记录下来。”通过这一咬文嚼字的训练,学生对李时珍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有了较深的认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五、在文章空白处进行读写训练 出于表达中心的需要,教材中有些地方的叙述比较简略,有的形成空白,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简略进行补充练习。如《草船借箭》中学生在读懂文章第二自然,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当学生阅读感悟,理解了周瑜的险恶用心后,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大胆地想,然后诱导学生补写“军令状”,进一步巩固认知,体会诸葛亮的将计就计和胸有成竹。再如教学《将相和》中,蔺相如负荆请罪一节时,让学生结合插图,仔细观察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进行补写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同时揣测蔺相如的神态、言行,形成一段精彩的对话细节。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六、在文章意犹未尽处进行读写训练。 许多作家在安排材料是,往往不会和盘托出,不留余地。他们写到高处时,可能会戛然而止留下一个永远的悬念,给读者去想象,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荔枝》一文,作者肖复兴回忆了母亲生前连词吃荔枝的过程,以表达对母亲无尽的怀念。在结尾处写到“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就此作结。学生通读全文后,再细细咀嚼着看似平常的文字,慈祥的母亲形象会立刻跃然纸上,这是引导学生想象补写,收获的是文字中隐含的更多更多。又如《草虫的村落》一文中,写作者来到大自然中草虫生活的快乐天地,看到了草虫村民忙碌的生活情景后,用“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来结束自己奇异的游历。统揽全文,知道作者漫游中看见的绝非文中谈到的,而是还有很多很多。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补充出作者没有明白表达的情景。这样的补写,眼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让学生思索得更深入,更广泛,更严密,更完整,不断激发联想和想象力,不断的培养和发展推理、推断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素养。七、在深化主题处进行拓展练笔 文本中有些课文的主题是含蓄的、深沉的、带有哲理的……这些文章,在我们赏析理解之后,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甚至是在脑子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以致影响他的整个人生,我就采用了拓展练笔的方法。如《桃花心木》借种树人的做法,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和树一样,只有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敢于坚强面对,积极进取,具备自主的心,才能有所作为。启迪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主题是含蓄的,深刻的主题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烙印,我进行了拓展练笔: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也有无数个困难、挫折等着你去征服。学完《桃花心木》,了解到了树苗的生长规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第一人称说说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学生写到:“我是一棵坚强而又快乐的树,我为自己战胜自然灾害快乐”;“我是一棵无怨无悔的树……”;“我是一棵永远也长不大的树……”,“我是一棵不想快乐成长的树……”等等,也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情景,尤其是“独生子女”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普遍现象,诉说心里话。通过练笔达到深化理解课文,提升思想理念的目的,这可谓一举两得。八、写景诗文,改写练笔 教学中,我们可以知道学生把优美的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或从景物方面加以描绘,或从人物动作、神态方面展开想象具体描写,或充分抒发作者的情感…… 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学生被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我就因势利导,设计了联想、想象训练,要求学生把文本改学成一篇散文,发展学生的发松散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学生习作:远处,宽阔的大路两旁,一排排整齐有序的路灯亮了,发出淡淡的光芒,好像天空中闪烁着无数颗星星。美丽的夜空中,一颗颗明亮的星星调皮的眨着眼睛,一闪一闪的,好像路旁那无数的、发出熠熠光芒的路灯,把夜晚的城市映照得那么亮丽迷人,多么光彩照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