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7:1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3:18
《呼兰河传》写作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全国抗日形势低迷,时值萧红随丈夫离开重庆,飞抵,当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分会"在大东酒店为二人举行欢迎会。3月,萧红参加女校纪念三八劳军筹备委员会在坚道养中女子中学举行的座谈会。
面对国破山河的场景,加之作者本身就是出生的东北哈尔滨是呼兰区,《呼兰河传》应运而生。1940年(*二十九年)9月1日,《呼兰河传》开始在《星岛日报》副刊《星座》连载;12月20日完稿;12月27日连载完毕。
拓展资料:
1、《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教育部新课标必读书目,几代人背诵过的文学名著,中国孩子躲不过的美文名篇,自然与世界、自由与成长的永恒主题。
2、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3、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年仅31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4:36
萧红写作《呼兰河传》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而《呼兰河传》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20世纪10年代中期前后,那时,日军还未侵略中国。
《呼兰河传》单本的创作,于1938年开始于武汉,1940年完成于。1941年底,萧红病危之际要求骆宾基送她北上:萧红要回到家乡去。萧红曾计划写《呼兰河传》的第二部。
《呼兰河传》简介
她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动地就是后院的那个大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萧红在离开家乡来到后,她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用自己那轻盈的文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是故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6:11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8:02
《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10:10
《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
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和张爱玲等人并称"*四大才女"。被鲁迅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多篇作品章节被收入中小学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