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35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29 11:23
勾线是一个美术术语,指的是将模型上存在的粗槽和细槽轻轻抹去或填补的方法。
粗槽:把笔帽打开,会发现里面的笔头很细,笔头对准凹槽,轻轻的沿着槽画出来。如果有画出的部分请用橡皮擦去。
细槽:将笔与槽垂直地画,切记不可用力。画完后,必定会有画出的部分,用橡皮擦(注意,橡皮与模型表面一定要90°,否则会将槽内的墨线擦去)
渗线:渗线与勾线不同,做了之后就知道什么不同了。难度很大,如果是勾线新手就别用吧。首先去买一瓶田宫珐琅漆或马利牌黑颜料(个人推荐颜料,珐琅漆对于模型的腐蚀性很强)一支面相笔
(在美术店可以买到,资金充足的话买田宫的)调色皿(或者用小碟子代替)及打火机油。把黑色颜料挤于调色皿中,用打火机油稀释,比例为1:5,面相笔调开。把面相笔沾上足够的颜料,在槽中点小点,会发现颜料顺着槽流下来,就成功了。有溢出的话,趁还没干,用棉花棒擦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6:05
说简单点就是“白描”,这是中国画里面的一种画法。一般画工笔人物或是花鸟都要先勾线的,然后再上色。也有纯勾线的,就是直接用毛笔勾线画画。像唐代的吴道子,就是纯勾线画画,他有一个著名画风,被称为“吴带当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6:05
第二讲 勾线与白描
1、白描
在图画纸上起好稿子以后,我们用熟宣纸过稿。过稿子用铅笔(2B)轻描,然后用毛笔勾线,最后用橡皮擦去铅笔线。完成的画稿就是白描稿。
白描: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主要多用于画人物或双勾花鸟画。工笔画都是以白描为先,这种方法实与书法的双勾响榻有关。唐代吴道子、宋代的李公麟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的艺术形式。
用墨线钩描物象,不施色彩者,谓之白描。
如唐代吴道子、北宋李公麟,元代赵孟頫,所作人物,扫却粉黛,淡毫轻墨,遒劲圆转,超然绝俗,推为白描高手。也有略施淡墨渲染的。宋元间画家并有采用白描手法来描绘花鸟,如北宋仲仁,南宋扬无咎、元代赵孟坚、张守正等。
2、传统的毛笔执笔方法
很多初学者根本没用过毛笔,在这里我先说一下传统的毛笔执笔方法
执笔方式,以「双钩法为最普遍」。
推-拇指由笔管内侧向外推。
压-食指由笔管外侧向内压。
钩-中指由笔管外侧向里钩。
挡-无名指指甲由笔管内侧向外挡。
托-小指抵着无名指,而衬托之。
执笔以指实掌虚为原则。
外实如莲花半开,内虚可容蛋。
笔管以正直为原则。
严格来说,应是锋正,而非管正。
用力要适度,过紧过松皆不宜。
如果你感觉传统的执笔方式太困难,你也可以象拿圆珠笔那样拿。但是我们工笔花鸟画的勾线用笔基本都是中锋,象拿圆珠笔那样拿笔,画中锋线条更吃力。
3、勾勒花卉用笔要点
要点一、死笔挫腕运肘运肩
勾勒花卉,宜用细而尖硬的红毛笔或紫毫描笔,用中锋画出的线才圆而有力,粗细自如;倘若笔杆歪斜就会出现侧锋,粗细不能自由控制,画出线条也扁而不圆。拿笔要指实掌虚,拿住笔不可转动,叫“死笔”,用中锋一定要“挫腕”,就是腕子扬起来笔才能垂直于纸面。勾线时要端坐,平心静气,把纸铺平压牢;运笔时不可运指,要用手腕扶纸面,短线运肘,长线运肩,即以肘或肩为圆心,以臂为半径,可以画得所想画的长短线条,这一方法叫做“死笔挫腕运肘运肩”。 以上是俞致贞前辈的用笔口诀。
有些画家教初学者上来就要求,用笔要悬腕,出笔能八个方向。我学书法,尤其是写小楷8年,也做不到悬腕所画线条全部平直光滑。我认为腕子虚贴纸面就可以了,实在不行也可以用左手架在右手下面。短线条用左手架在右手下面画,长线条腕子虚贴纸面以肘为圆心摆动前臂,能够左右方向画30厘米以内的线条比较平直流畅就可以了。上下的线条以肩为中心,拉动整个胳膊运笔,中间死笔挫腕一定不能忘。
要点二、注意呼吸
在画线条的时候,尤其是长线条,呼吸很重要。这也是很多初学者容易忽略的,勾一条长线
的过程中要屏住呼吸,否则线条就会断“气”,我们可以自己体会一下。
要点三、动纸动人,顺锋走笔。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我们基本上能画出比较平直的线条。我们出笔不能八个方向自由画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就要小画动纸、大画动人。1米以内的调整纸的方向,四尺、六尺的大画就人围着桌子绕。把要画的线条调整到我们最舒服的方向,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向画出来。
有些人,尤其是大画家可能认为我是误人子弟。对于我们绝大部分画工笔的朋友来说,我们并不是要成为画家,只是爱好而已。只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用比较短的时间,比较简单的办法,画出来自己比较满意的线条就可以了。至于线条的灵动、虚实、微妙变化,是以后要研究的。现在的关键是我们很多人,画的线条是断断续续,忽粗忽细,平直流畅是我们追求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你悬腕练的手都疼了,线条也没有进步。就会慢慢的失去画画的乐趣,这才是最要命的。这也是很多喜欢工笔却不敢画工笔的朋友最怕的。为什么很多人愿意画写意画,他们不喜欢工笔画吗?不是的,关键是他们认为工笔画太难了。实际上写意是入门容易画好难,难在精神上,没有扎实的造型基础,写意出来的东西怎么看怎么象小孩涂鸦。工笔画是入门难画好不难,难在坚持上,一幅画要画几十个小时,你受不了那就完了,别人画一到三次就能把颜色画正,我们可以薄染六到九遍,最后也很好看,只要你有耐心最后的效果差不多。
线条的基础笔法我就说到这里,关键大家要多练习,有了方法,熟就能生巧了。
4、线条的类型
我们古人画的线条有十八描之说。十八描是中国画技法名。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
一、高古游丝描(极细的尖笔线条,顾恺之用之);
二、琴弦描(略粗些);
三、铁线描(又粗些);
四、行云流水描;
五、马蝗描(马和之用之,近似兰叶描);
六、钉头鼠尾;
七、混描;
八、撅头丁(撅,一作橛,秃笔线描,马远、夏圭用之);
九、曹衣描(有两说,一指曹仲达用之,一指曹不兴用之);
十、折芦描(尖笔细长,梁楷用之);
十一、橄榄描(颜辉用之);
十二、枣核描(尖的大笔);
十三、柳叶描(吴道子用之);
十四、竹叶描;
十五、战笔水纹描(粗大减笔);
十六、减笔(马远、梁楷用之);
十七、柴笔描(另一种粗大减笔);
十八、蚯蚓描。
亦见于明代汪砢玉《珊瑚网》,其中钉头鼠尾作钉头鼠尾描,撅头丁作撅头描,其余同。上述各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芥子园画谱》有示范稿本。
我十八描不多说了,自己感兴趣的可以去看。
我仅介绍我们常用的几种:
一》平直线条:平直光滑的线条,以粗细程度再分3种。线条两端可平可圆可尖,视描绘对象而定。
1)、高古游丝描(极细的尖笔线条,顾恺之用之);
2)、琴弦描(略粗些);
3)、铁线描(又粗些);
二》变化线条:线条一端粗一端细,或者两端与中间产生微妙变化。
1)、钉头鼠尾
2)、柳叶描
3)、枣核描(尖的大笔)
其余略,感兴趣的可以去深入研究。
5、用线的原则
1)、在同一平面中
粗细虚实(浓淡)总的说来,
颜色深线条粗重,颜色浅线条细虚;
花朵线条细浅圆滑,叶子线条粗重劲健,枝干更加粗重甚至苍涩;
所描绘对象同一层次,上面浅细一些,下面粗重一些。
2)、在不同平面中
粗细虚实(浓淡)。工笔画的线条总的原则遵循“近浓远淡、近实远虚”这个基本法则。
以下为转载内容(俞致贞),供大家参考学习:
近现代工笔用线讲究笔法甚多。如当代画家俞致贞、于非暗、田世光等。他们的作品大多采用勾勒法或勾填法为之,线是整幅画面的灵魂,线条通常也较粗、较显眼。而宋人作品大多以勾染法为主,相当多的作品中用线细如发丝,用线细淡的作品占据主流。
勾勒花卉,要注意笔墨结合形象,要仔细观蔡体会花、叶、梗的区别,笔法的转折顿挫,线条的粗细长短,都要结合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变换运用,比如有些花朵显得很柔嫩,叶子也有薄有厚,用笔就要有刚柔粗细的区别。勾娇嫩的花瓣最好使用较细的线条,更便于表达其嫩气和薄度,如画平圆的梅花、菊花、荷花,线条要绷紧,画皱褶的牡丹、芍药宜用颤笔,可表现出花瓣薄而起皱褶的效果。常见的花木叶子,一般都比花瓣厚硬一些,勾叶子的笔道也应随着略加粗壮些,如勾平边的叶子时,线条也要绷紧用力勾,画水果力量就更要绷得紧些,线条要求更要光圆有力。
勾树的老干,则用狼毫笔不要全发开,最好是用秃了的旧笔,只用笔尖,用枯毫渴墨,画飞白线条,用笔要圆而有顿挫,所谓树无寸直,转弯处要圆而不可出棱角,方能画出树干的圆浑苍老。表现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的笔法应有区别,通常是:草本宜挺拔,木本宜苍劲,藤本宜柔韧。总之,“应物用线”是工笔画绘制中一条重要的用线法则。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线的墨色要根据不同对象而异。浓重的花朵和叶子,宜用较深的墨色,白色或浅色花朵宜用较淡的墨色,梗子也要稍淡些。勾木本的墨色,要浓淡间用,以表现阴阳向背。
笔法的起落、转折、顿挫都与表现一切花卉的形象、性质有极密切的关系,就一片叶子来说,接近叶柄的部分比叶尖部分要厚些,叶柄连接枝梗的地方又要粗壮些。画的时候用粗壮的线条表现厚和壮,用柔细的线条表现薄度,先从叶柄画起,即从连接枝梗的地方下笔,下笔要顿一顿再徐徐向前进,将要到达叶子尖端的时候,预先把笔锋收敛起,再慢慢地把笔提起来。遇有外形曲折较多的叶子,也要随着它的形状变换运用转折顿挫等笔法。勾勒用笔要用写法,不要死描,和写字一样一笔一画地勾,“如锥画沙”,力透纸背,勾出来的线条要外柔内刚,力量要含蓄内在,不要一览无余;笔墨要饱满不可出飞白线条,用笔的压度和速度都要均匀。缺乏含蓄的笔墨不耐久看,锋芒过多、力量外露的会显霸气,甚至还会减低某些花卉的特点和美感。
勾树本、枝梗,下笔要照顾到整体。先把遮盖树本的花朵和叶子勾出,然后勾枝梗;当勾到被遮盖的部分,则须将笔抬起,虚过这部分后再落笔继续往下勾,如此才能笔墨衔接气势连贯,这能给人无笔墨处却有笔墨之感。勾树干中部皱裂处,要随勾随皴,根据不同的树木用不同的皴法,“松龙鳞”、“柏缠身”,“桃桐横抹柳斜擦”,就是根据不同树木的皱裂纹理总结出来的不同的笔法。然后再渲染,才能画出不同的树本。画老树干和露在土外的根,可以画圆而突起、形容树的节疤,即所谓“盘根错节不妨臃肿”。画梗拐弯处必须有节,“逢节处须空白一围”,即节疤处画一黑圈,周围空白形容树的白皮,不可皴擦。树干左边若有节,右边就不得再突起,老干顿挫要多,新枝要挺。勾勒要做到 “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一气呵成。还要注意错综交叉的笔线,要画得轻松些,要使交叉的线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后—笔必须躲前一笔,看起来似连而实断,这就是“意到笔不到”的笔法。
树本画完后,根据画面的需要,有的树得点上些苔藓才好看,尤其是南方的树木多生苔藓,根据画面的色调,可点墨点,也可在墨点上加石绿点或草绿点,石头上也可以点苔点。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秃笔蘸上浓墨,一笔把所有的墨点完再另蘸墨,这样的点子有浓淡虚实的变化,墨点上加颜色点也不必死重在墨点上。另一种是重彩画树石的点苔法,用饱满的石绿点上,等干后再用浓墨勾轮廓,一个点用两笔勾线,或是先点墨点,然后再在墨点上点浓石绿,周围留一圈墨。
画草有双勾和单线的两种:双勾的草用墨笔勾出轮廓来内中填绿,用色画的草,有春天小草和夏秋长草,小草用笔蘸上草绿,笔尖蘸重绿,笔尖朝上长短参差地点下去,长草用笔蘸草绿从下往上甩笔,向一个方向说明有风,如画荷花,为了破荷叶的整,所以画几笔长草(但不宜多,多了则有荒芜感),是用浓花青从下往上拔(又名“泥里拔丁”),要刚健有力,也要注意聚散关系。
参考资料:http://q.sohu.com/topic/4904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