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1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13:37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都与“贝”有关。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中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
3、由地方铸币向*铸币的演变。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
扩展资料
1,国外的自然货币有玛瑙贝壳、海豚等的牙齿、茶、烟草、松脂、羊毛、盐等。现代社会中,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仍可能使用自然形态的物品充当货币,例如在二次大战美国战俘营中,香烟等就曾充当货币。
2、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以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然货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货币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13:37
钱的演变过程,以中国为例。
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铸币的演变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后的“*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大演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13:38
钱的演变过程,以中国为例。
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铸币的演变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后的“*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大演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13:3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汉武帝时作高价的白鹿皮币和唐代作为异地兑换券的飞钱,被人们说成是纸币的先驱,而北宋初年产生于四川的“交子”,则是我国货币史上最早的纸币当时,四川地区商业繁荣,交易扩大,但通用的却是体重值小、携带不便的铁钱。于是,有些商人自发地发行一种用纸印造的交子代替铁钱的流通,并可以随时兑现钱币。后因发行人破产等原因而不能兑现,常常引起纠纷,便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收归官办,禁止民间私造;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改名为“钱引”,即领钱的凭证,流通的范围也扩大了。宋室南渡后,又有“关子”、“会子”等名称的纸币发行。金人自贞元二年(1154年)开始,也发行了交钞等多种纸币;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纸币空前盛行的时期,中统元年(1260年)第一次出现了不兑换纸币——“中统元宝交钞”。后来又发行过至元宝钞、至大银钞和至正交钞等。1279年纸币传到波斯,波斯模仿元代宝钞也印刷纸币,而汉字成了票面图案的一部分。波斯文中还因此吸收了(钞)这一个外来词汇.
明清时期也曾发行过纸币。明代的纸币称“大明通行宝钞”(见图),从洪武八年(1375年)起发行,行用了二百多年。它用桑皮纸印刷,其中一贯钞长约一尺,宽约六寸,是中国历史上面积最大的纸币。
;清代咸丰年间,在铸行大钱的同时,还发行了以银两为单位的“户部官票”和以铜钱为单位的“大清宝钞”,宝钞和官票合称钞票,据说这就是纸币俗称“钞票”一词的由来
以上历朝的各种纸币,多为木版或铜版印刷,成竖形,大多还写明伪造和告捕的罚赏办法,是中国纸币发展的早期形式。到了清朝末年,随着近代银行的兴起和银行兑换券开始盛行,机器印刷的纸币逐步成了主要的货币形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13:39
钱币从远古时的贝壳,演化到春秋战国时的青铜铁币,再变成重金属,再变成金银锭.在宋朝时曾经出现过纸币-绞子...但在清初又消失了,在*初年,银圆替代锭,到了国民时期又出现了代金卷,最后在新中国时重新发放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