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1:4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3:15
可以一起喝的。菊花味甘,对肝肾有滋养作用,配上滋补肝肾的枸杞,作用得到加强。桑叶与菊花皆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同用可缓解风热感冒初期的发热、头痛等症状。 牛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磷、铁、锌、铜、锰、钼。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随泡随饮,不要隔夜。菊花茶中富含黄酮类物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能帮助人体清除体内自由基,有降低胆固醇、抑制血压升高等多种健康作用。
但黄酮类物质十分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使茶水失去本来的*色泽,变成绿色,其保健作用也会有所下降。因此菊花茶要现泡现饮,最好不要久放。
2、别放冰糖。体热的人别加冰糖,对体寒体虚的人来说,菊花茶中加些冰糖,能稍微减弱一下寒性,更加适合他们的体质。而对于体热体壮的人,加冰糖就会减弱菊花茶清热的功效,建议可以用果干代替冰糖。
3、学会科学搭配。无论哪种菊花,性质都偏寒,一般阳虚体质(平时怕冷)和脾胃虚寒(一吃凉东西就胃痛、胃不舒服)的人建议可以用秋桑、枸杞、果干等组方为菊启茶,清肝明目的效果更佳,配枸杞补肝肾,加桑叶防治感冒。
4、忌与相克食材同食。菊花与鸡肉、猪肉一起煮会中毒,而且也不可以和芹菜一起食用。
饮用禁忌
1、隔夜菊花茶里含有的绿原酸,在空气中就会氧化而变绿,这时茶就已经变性了不能饮用了。夏季温度高,茶水易酸败变味,如果搁置了24小时以上,最好不喝,否则会引起腹泻。
隔夜菊花茶中维生素C的含量大大减少,营养价值减低,所以不建议饮用。隔夜菊花茶,特别是有加糖或者蜂蜜的,胃寒体虚者饮用容易造成腹泻。
2、菊花会引起过敏性结膜炎。菊花不仅可以引起严重过敏性结膜炎,特别是曾经有过枯草热性过敏性结膜炎病史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这种人服用菊花也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3、脾胃虚寒不宜饮用。古籍记载认为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菊花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衰老等作用。
阳虚体质的人,如果一味地喝具有清热泻火功效的菊花茶,容易损伤正气,越喝越虚,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多喝性凉的菊花茶还容易引起胃部不适,导致反酸。可见,用菊花茶来降火清热也是有选择的,不能千人一方,体质偏寒的人建议放点秋桑、枸杞等组方为菊杞茶饮用。
4、阳虚体质的不宜。因为菊花性微寒,有些阴虚火热体质的人喝菊花茶会引起上火的现象,喝之前需要清楚自己的体质,以免起到反面效果。
5、添加冰糖。对于患有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人,最好别加糖。此外,还有一些脾虚的人也不宜加糖,因为过甜的茶会导致这类人口黏或口发酸、唾液增多,感到不适。
6、菊花会加重咽喉炎。体质偏虚寒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阳虚体质的人,如果一味地喝具有清热泻火功效的菊花茶,容易损伤正气,越喝越虚,故而加重咽喉炎症状。可见,用菊花茶来对付咽喉炎也是有选择的,切勿千人一方,否则,适得其反。
此外,诱发咽喉炎的因素很多,除了细菌、病毒感染外,如生活不规律、身心压力过大、整天呆在空调房间里、喜欢吃火锅以及抽烟喝酒和缺少锻炼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治病要治本,千万不能盲目地一味去喝菊花茶来消炎去火了。
参考资料:菊花茶.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牛奶.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3:15
菊花茶和牛奶要尽量分开喝。 菊花茶是清热解毒的寒性中药,牛奶属于温热含有脂肪的食品,两者性质不同,会化学反应生成不易消化的物质,影响肠胃吸收甚至引发胆结石 。
菊花茶禁忌:
1、隔夜菊花茶里含有的绿原酸,在空气中就会氧化而变绿,这时茶就已经变性了不能饮用了。夏季温度高,茶水易酸败变味,如果搁置了24小时以上,最好不喝,否则会引起腹泻。隔夜菊花茶中维生素C的含量大大减少,营养价值减低,所以不建议饮用。隔夜菊花茶,特别是有加糖或者蜂蜜的,胃寒体虚者饮用容易造成腹泻。
2、菊花会引起过敏性结膜炎。菊花不仅可以引起严重过敏性结膜炎,特别是曾经有过枯草热性过敏性结膜炎病史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这种人服用菊花也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3、脾胃虚寒不宜饮用。古籍记载认为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菊花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衰老等作用。阳虚体质的人,如果一味地喝具有清热泻火功效的菊花茶,容易损伤正气,越喝越虚,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多喝性凉的菊花茶还容易引起胃部不适,导致反酸。
可见,用菊花茶来降火清热也是有选择的,不能千人一方,体质偏寒的人建议放点秋桑、枸杞等组方为菊杞茶饮用。
4、阳虚体质的不宜。因为菊花性微寒,有些阴虚火热体质的人喝菊花茶会引起上火的现象,喝之前需要清楚自己的体质,以免起到反面效果。
5、添加冰糖。对于患有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人,最好别加糖。此外,还有一些脾虚的人也不宜加糖,因为过甜的茶会导致这类人口黏或口发酸、唾液增多,感到不适。
6、菊花会加重咽喉炎。体质偏虚寒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阳虚体质的人,如果一味地喝具有清热泻火功效的菊花茶,容易损伤正气,越喝越虚,故而加重咽喉炎症状。可见,用菊花茶来对付咽喉炎也是有选择的,切勿千人一方,否则,适得其反。
此外,诱发咽喉炎的因素很多,除了细菌、病毒感染外,如生活不规律、身心压力过大、整天呆在空调房间里、喜欢吃火锅以及抽烟喝酒和缺少锻炼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治病要治本,千万不能盲目地一味去喝菊花茶来消炎去火了。
7、有慢性结肠炎的慎用。菊花不叫寒,叫凉,甘微苦,凉,一般情况下,所有人都可以食用菊花,但经常手脚冰凉,胃和肚子很凉,一点凉水都不能喝,吃点冰淇淋、雪糕,都不舒服,一天大便往往三次、五次,有慢性结肠炎之类的,那么菊花就不太合适了。
8、菊花与鸡肉、猪肉一起煮会中毒,而且也不可以和芹菜一起食用。
扩展资料
牛奶是人所共知的营养饮料,有较好的保健和医疗价值。牛奶为完全蛋白质食品,对脑髓和神经的形成及发育有重要作用。牛奶脂肪中胆固醇含量比肉、蛋类低,具有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功效。
牛奶能中和胃酸,防止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因此服用牛奶对消化道溃疡,特别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冰冻牛奶可使血管收缩,对消化道溃疡出血还能起止血作用。用牛奶发醇而成的“酸牛奶”,能使人体免受和减轻有毒物质的侵害,有刺激胃液分泌,增强胃肠消化的功能,最适宜肝脏病、胃肠病人和身体衰弱者以及婴幼儿饮用。
另据报道,酸牛奶中的胆碱含量特别高,可以调节体内胆固醇的浓度,同时又因酸牛奶中含有乳清酸,它能抑制肝脏制造胆固醇,并能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附着,从而使血中的总胆固醇含量降低。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服用酸牛奶大有好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菊花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3:15
不能一起喝的。 菊花茶是清热解毒的寒性中药,牛奶属于温热含有脂肪的食品,两者性质不同,会化学反应生成不易消化的物质,影响肠胃吸收甚至引发胆结石 。
菊花好处很多(如下)但和牛奶一起喝会影响身体对牛奶的营养吸收。
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之一,主要以头状花序供药用。据古籍记载,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
对口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主治感冒风热,头痛病等。 对眩晕、头痛、耳鸣有防治作用。
理化分析表明,菊花中含有挥发油、菊甙、腺嘌呤、氨基酸、胆碱、水苏碱、小蘖碱、黄酮类、菊色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质,可抗病原体,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其中的类黄酮物质已经被证明对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而且在抗氧化,防衰老等方面卓有成效。
从营养学角度分析,植物的精华在于花果。菊花花瓣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等含量较高。此外,还富含维生素及铁、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因而具有一般蔬果无法比拟的作用。
扩展资料:
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被誉为“白色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牛奶顾名思义是从雌性奶牛身上所挤出来的。在不同国家,牛奶也分有不同的等级。
牛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磷、铁、锌、铜、锰、钼。最难得的是,牛奶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而且钙磷比例非常适当,利于钙的吸收。种类复杂,至少有100多种,主要成份有水、脂肪、磷脂、蛋白质、乳糖、无机盐等。
牛奶是人们喜欢的食用营养品。但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每一百克牛奶中含脂肪在4克以上,这个脂肪含量对那些身体肥胖和血脂较高的人来说.是个不利因素。
在没有脱脂牛奶的情况下,可自己动手给牛奶脱脂,制成脱脂牛奶。将鲜牛奶用小火煮沸以后,端离火源,使之冷却,待奶的表面结成一层薄膜以后(奶油),将其轻轻揭下来。然后再将奶煮沸、冷却、去膜,如此反复几次,直到牛奶冷却后表面不再结膜为好。这样除掉了其中的脂肪,就成了脱脂牛奶。
如在冬季,可只煮沸一次,多冷却一段时间,去掉表皮奶层即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菊花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3:16
不能一起喝的。 菊花茶是清热解毒的寒性中药,牛奶属于温热含有脂肪的食品,两者性质不同,会化学反应生成不易消化的物质,影响肠胃吸收甚至引发胆结石 。
每一道食材都有自己特有的功效,但有时不合适的食材在搭配一起吃的时候,功效就有可能变成病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食物相克。
2018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一号消费预警发布:食物相克说法都是谣言。螃蟹与西红柿在人体胃液中的,螃蟹中的砷不会转变为砒霜。过度关注食物相克,会影响我们摄入食物的多样性,食物相克传言是站不住脚的。
参考资料:牛奶–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3:17
不能一起喝的。 菊花茶是清热解毒的寒性中药,牛奶属于温热含有脂肪的食品,两者性质不同,会化学反应生成不易消化的物质,影响肠胃吸收甚至引发胆结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