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2:24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06
蓄势教育 吴伟
所有的学生都向往“快乐学习”,哪个孩子有意识后不在学习?呀呀学语是学习,加减乘除是学习,甚至举手投足也是学习,学习无处不在。有谁拒绝了?不学行吗?然而“快乐学习”是真的吗(荒唐的问题)?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学习就应该使人快乐!如果学习不是快乐的,那世界上还有什么是快乐的呢?
我的学生小蔡(普通初中),中考数学得了满分(全班只有他得满分,来时班里数学排名大十几,从来没得过满分,差几十分),考上一流的高中,欢乐之情溢于言表,透着骄傲;学生小李,初三时谈“恋爱”,告诫不听,只好下“逐客令”,没想到他交了份信誓旦旦的“检查”,心软了,结果他的分数能上当地任何一所高中,牛得不行,见到我笑容满面,毕恭毕敬(成熟了);“皮皮”(从他的雅号可见一斑)同学,“一模”分数距离往年中考的分数线差了近三百分,其父母极度失望,无奈地找到我,问怎么办。“只有四十几天,七门课恐怕来不及?”“帮帮忙,你的教学与众不同,是我们的唯一希望。”心太软,让他在家住了四十天,指导七门课。二模提了一百多分,三模又提了一百多分(过线了),不成想更上一层楼,竟然一分不差考上了排名第二的高中(当地),创造了一个小“奇迹”。他乐不可支,我却难以置信。(至今,我的学生在高考中还没有人获得任何一门课的满分,期待中。)

90%的中小学生不是“学霸”,他们依“学霸”的学习方式努力过(由于干得慢,只好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休节假日),但“学霸”还是“学霸”,他们还是他们(衡中和毛中的高考结果足以诠释)。问一问:“你们学习快乐吗?”绝大多数会回答:“不快乐。”什么情况?难道出现了逻辑悖论。为什么孩子上了学,成为职业学习工作者,却不热爱自己的职业,如此一致地说:“学习不快乐!”是学生出了问题,还是教学出了问题?
学习的生理痛点在记忆(受天赋*),主观痛点在“书到用时方恨少”(记不住),很伤情绪,摧残自信和好奇(自信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记忆天赋存在不小的差异。同样的事情,“学霸”做起来干净利索,游刃有余;另90%的学生则忙碌不堪,叫苦连天(例如“学霸”做十道题的时间,其他学生也许只能做一道题,甚至一道题都做不出来)。显然,“学霸”的学习方式不适合其他90%的学生。
纵观历史,科举制度下的“十年寒窗”至少有九年在背“经典”(基础学习),使得记忆学习成了“传统”,宣扬:“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学霸”);头悬梁、锥刺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挑灯夜战,努力、努力、再努力。”“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生理天赋和科学合理的训练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是前提)。学生的生理天赋后天人为难以改变,但训练形式却可以人为改变(老师的作用),因此天赋的差异只能用科学的训练来弥补(科学的训练会使天赋展示充分的学生有可能赢天赋强但训练不科学、展示不够充分的学生)。
合理并规模化降低“记忆量”(让更多的学生在生理上支持,几百种“题型”只有“学霸”能记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有效减少生理痛苦,他们才愿意学下去,学生是主角);天赋支持的科学训练又能使他们在大型考试中(如中高考)得到期待的成绩,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中小学应试教学推陈出新、进行有质量和有效果的改革是必由之路。将“想着学”升华到“抄着学”,是教学理念的改革创新;由“抄着学”(理论指导实践)导出、且结合学习内容和考试要求及特征的标准化应试教学(尽可能缩小老师及学校之间的差异)是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正如水均益在专访蓄势教育(《发展教育,理念先行》,谈中小学应试教学改革)时感慨的那样:“太好了,今天得洗耳恭听。”“你干的这件事是打破一个旧的、固有的东西,完全拿出了一个新办法。”“你这个提法有点大胆,是*。”“你这样勇于创新、勇于改变它,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减负,同时又能够学得好,甚至于取得更好的成绩,我觉得是全社会最欢迎的事。”
感谢互联网,标准教程放在网上,中小学生都可以学习,提高应试效率和成绩,感受学习的快乐,成功的“疯狂”,让中高考成为他们的节日(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展示年轻人的活力,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创新改变过程和结果,激发快乐与自豪。你的学习快乐吗?想快乐吗?那还等什么?快乐就在眼前,唾手可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06
怎么说呢?现在骗子的手法很多。快乐学习真的是*吗? 如果要真的需要的话,要去多去理解,了解了解。以免上当受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07
学习中有快乐,但也有辛苦。
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是苦差事,但学到了知识自然乐在其中。但学习的过程并非都是快乐,需要大毅力的。
所以,鼓吹快乐学习的人不是傻就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