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4:1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2:42
黄莲的禁忌与忌服人群:
1、五更泄泻人群慎服黄连;
2、脾胃虚寒人群忌用黄连;
3、苦燥伤津,阴虚津伤人群慎用黄连;
4、阴虚烦热人群不宜服用黄连;胃虚呕恶人群不宜服用黄连;
5、脾虚泄泻人群不宜服用黄连;
6、黄连大苦大寒,过量服用或者服久黄连易伤脾胃。
扩展资料:
黄莲的副作用
黄连的应用比较广,凡湿邪、热邪均可用黄连清。但黄连及其制品黄连素等有时会发生不良反应出现副作用,黄连及黄连素引起致敏反应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一般认为特异性体质及高度过敏者较易产生不良反应,故对此类病史患者要注意,慎重给药。研究发现,引起不良反应的多为黄连素注射剂,故在应用注射剂时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停药,立即进行抗过敏治疗。
另外,动物实验表明,黄连素低血钾状态时更易引起狗心脏停跳及呼吸停止,其剂量为正常状态时的四分之一,故在对低血钾病人使用黄连及其制品时应慎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2:43
黄莲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莲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2. 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3.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扩展资料:
黄莲叶柄基部膨大呈鞘状茎,小叶及叶柄基部暗紫色。黄莲其主要成份是黄莲素,可清热燥湿。
黄莲的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黄莲的医学应用:
一、可治疗糖尿病: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黄莲素不仅具有抗升糖激素的作用,还能促进胰岛B细胞的再生,对II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用法:每次口服零点三至零点五克,每日服三次,二至四周为一个疗程。
二、可治疗高血压病:黄莲素能竞争性地阻断血管平滑肌受体,引起血管扩张,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用法:每次口服零点四至零点六克,每日服三至四次,可连服四周。
三、可治疗高血脂症:黄莲素能明显增强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肝脏过氧化脂质的水平及血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的含量,对防治肥胖症、脂肪肝及动脉硬化有很好的疗效。用法:每次口服零点五克,每日服三次,八周为一个疗程。
四、可治疗小儿腮腺炎:将黄莲素五片研成细末,加入大黄粉十克,用清水将其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儿双足心处的涌泉穴上。每天换药一至二次,连续敷三至五天即可见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2:43
民间有“家有黄连,百病可愈”的谚语,黄连是家喻户晓的中药。中药黄连清胃热、泻胃火效果好,一般用来去火泻火。不过,中药黄连并不是人人可服用,一些黄连的服用禁忌还是需要掌握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黄连为大苦大寒之品,容易伤胃,不宜过量或长时间服用,脾胃虚寒者忌用。黄连的用量病轻者每日2—3克,病重者每日5—6克。儿童脾胃功能不健全,不可盲目服用黄连。此外,因黄连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另外,其他一些中药黄连的服用禁忌:
1、《本草经集注》:恶菊花、芜花、玄参、白鲜;畏款冬。
2、《药性论》:恶白僵蚕,忌猪肉。
3、《蜀本草》:畏牛膝。
4、《纲目》:黄连大吉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
5、《本草正》:黄连善泻心脾实火,虚热妄用,必致格阳,故寇宗荧日:虚而冷者,慎勿轻用;王海藏日:夏月久血痢不用黄连,阴在内也。
6、《本草经疏》: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睁胃虚寒作泻,阴虚人天明溏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7、《本草新编》:黄连,味苦,寒,可升可降,阴也,无毒。入心与胞络。最泻火,亦能入肝。大约同引经之药,俱能入之,而入心,尤专经也。止吐利吞酸,善解口渴。治火眼甚神,能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去妇人*作肿。治小儿食土作疳,解暑热、湿热、郁热,实有专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2:44
民间有“家有黄连,百病可愈”的谚语,黄连是家喻户晓的中药。中药黄连清胃热、泻胃火效果好,一般用来去火泻火。不过,中药黄连并不是人人可服用,一些黄连的服用禁忌还是需要掌握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黄连为大苦大寒之品,容易伤胃,不宜过量或长时间服用,脾胃虚寒者忌用。黄连的用量病轻者每日2—3克,病重者每日5—6克。儿童脾胃功能不健全,不可盲目服用黄连。此外,因黄连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另外,其他一些中药黄连的服用禁忌:
1、《本草经集注》:恶菊花、芜花、玄参、白鲜;畏款冬。
2、《药性论》:恶白僵蚕,忌猪肉。
3、《蜀本草》:畏牛膝。
4、《纲目》:黄连大吉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
5、《本草正》:黄连善泻心脾实火,虚热妄用,必致格阳,故寇宗荧日:虚而冷者,慎勿轻用;王海藏日:夏月久血痢不用黄连,阴在内也。
6、《本草经疏》: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睁胃虚寒作泻,阴虚人天明溏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7、《本草新编》:黄连,味苦,寒,可升可降,阴也,无毒。入心与胞络。最泻火,亦能入肝。大约同引经之药,俱能入之,而入心,尤专经也。止吐利吞酸,善解口渴。治火眼甚神,能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去妇人*作肿。治小儿食土作疳,解暑热、湿热、郁热,实有专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