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38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3:59

考试作弊等现象屡禁不止。

毕业后不还助学贷款 。

虚假的求职简历。

日常交往中缺乏诚信。

网络道德的缺失。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生力量,其道德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然而,伴随积极向上的主流意识,一部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却在下滑,诚信缺失严重,其原因值得深思。 

首先,从学生角度来讲,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的脱节是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形势下,价值观多元化日益明显,多元的价值观对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是双方面的,其中进步的因素给青年以理论滋润、促进青年社会化的进程、激励青年大学生为实现社会的理想目标和人生价值观而努力奋斗,但其消极甚至错误的思想则会成为影响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因素。在此种条件下,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出现了脱节。有的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不欺、不瞒、不说谎等诚信道德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在实际行动中却身体力行、明知故犯、言行不一。有的大学生根本就不重视思想品德的自我塑造,是非观念淡薄,意志薄弱,缺乏自我约束,容易迷失方向,这些都成为诚信教育的难点。 

其次,从社会角度讲,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密切相关。从本质上讲,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关键所在,但市场经济自身有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是由市场自发性和市场的趋利性决定的。这一局限性表现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就造成了思想的混乱和行为规范约束的弱化。尤其是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削弱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大学生产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国家主权、漠视集体利益的错误思想。这些负面因素成为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使得大学生们在人际交往中,言而无信、互相猜忌、急功近利的现象比比皆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3:59

大学生的主要生活面应该集中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有的大学生还会自己创业。诚信缺失我认为是在待人接物上,说话做事不守信用,一切以自己为先,并且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自己创业的很少部分学生也会欺诈同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3:59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打造和谐校园,不仅是高校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对其加强知荣辱、树诚信的道德建设意义深远。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客观存在,其表现形式通常为:作业抄袭、考试舞弊;伪造证件、简历注水;拖欠贷款、工作违约等。究其原因,除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还与目前高校对德育重视不足、约束和激励机制缺失、不良学术风气的负面影响有关。因此,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从以下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将道德教育提高到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应改变高校目前“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轻道德和素质教育”的跛行局面,对学生的德育建设,特别是诚信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可借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之良机,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比如讲座、征文、团会等,在学生中确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将其作为为人处世的第一准则。强调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等小事做起,将诚实守信贯穿到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还可在试点推行“无人监考”等制度,激发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其次,配合地方征信及信用评估活动,在高校大力开展征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个人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应从学生入学开始,为其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使其了解到诚信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记录大学生的诚信度,对其信用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充分利用信用记录,与银行、企业等展开合作,对学生拖欠贷款、工作违约等失信市场行为形成有效制约。

第三,在高校建立有效的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一个人的诚信问题,自我意识固然重要,但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将德育建设列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守信用的行为予以惩罚,比如取消其助学贷款和评优评奖资格等。有约束必有激励,可于每学期开展形式多样和主题丰富的大学生诚信评比活动,对优秀者给予表彰,树立诚信典范,进行大范围宣传、推广。

最后,要严抓师德和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古语有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甚大,为人师者的榜样作用不容低估。高校学术造价、学术*等投机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丑恶现象的负面效果往往比普通失信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严重破坏。而推行教师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诚信为学的典范,对大学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功效。同时,对损害学术道德的失信行为予以曝光和惩治,用诚信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3:59

考试作弊等现象屡禁不止。

毕业后不还助学贷款 。

虚假的求职简历。

日常交往中缺乏诚信。

网络道德的缺失。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生力量,其道德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然而,伴随积极向上的主流意识,一部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却在下滑,诚信缺失严重,其原因值得深思。 

首先,从学生角度来讲,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的脱节是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形势下,价值观多元化日益明显,多元的价值观对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是双方面的,其中进步的因素给青年以理论滋润、促进青年社会化的进程、激励青年大学生为实现社会的理想目标和人生价值观而努力奋斗,但其消极甚至错误的思想则会成为影响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因素。在此种条件下,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出现了脱节。有的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不欺、不瞒、不说谎等诚信道德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在实际行动中却身体力行、明知故犯、言行不一。有的大学生根本就不重视思想品德的自我塑造,是非观念淡薄,意志薄弱,缺乏自我约束,容易迷失方向,这些都成为诚信教育的难点。 

其次,从社会角度讲,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密切相关。从本质上讲,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关键所在,但市场经济自身有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是由市场自发性和市场的趋利性决定的。这一局限性表现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就造成了思想的混乱和行为规范约束的弱化。尤其是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削弱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大学生产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国家主权、漠视集体利益的错误思想。这些负面因素成为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使得大学生们在人际交往中,言而无信、互相猜忌、急功近利的现象比比皆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3:59

大学生的主要生活面应该集中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有的大学生还会自己创业。诚信缺失我认为是在待人接物上,说话做事不守信用,一切以自己为先,并且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自己创业的很少部分学生也会欺诈同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3:59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打造和谐校园,不仅是高校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对其加强知荣辱、树诚信的道德建设意义深远。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客观存在,其表现形式通常为:作业抄袭、考试舞弊;伪造证件、简历注水;拖欠贷款、工作违约等。究其原因,除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还与目前高校对德育重视不足、约束和激励机制缺失、不良学术风气的负面影响有关。因此,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从以下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将道德教育提高到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应改变高校目前“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轻道德和素质教育”的跛行局面,对学生的德育建设,特别是诚信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可借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之良机,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比如讲座、征文、团会等,在学生中确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将其作为为人处世的第一准则。强调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等小事做起,将诚实守信贯穿到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还可在试点推行“无人监考”等制度,激发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其次,配合地方征信及信用评估活动,在高校大力开展征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个人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应从学生入学开始,为其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使其了解到诚信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记录大学生的诚信度,对其信用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充分利用信用记录,与银行、企业等展开合作,对学生拖欠贷款、工作违约等失信市场行为形成有效制约。

第三,在高校建立有效的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一个人的诚信问题,自我意识固然重要,但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将德育建设列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守信用的行为予以惩罚,比如取消其助学贷款和评优评奖资格等。有约束必有激励,可于每学期开展形式多样和主题丰富的大学生诚信评比活动,对优秀者给予表彰,树立诚信典范,进行大范围宣传、推广。

最后,要严抓师德和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古语有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甚大,为人师者的榜样作用不容低估。高校学术造价、学术*等投机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丑恶现象的负面效果往往比普通失信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严重破坏。而推行教师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诚信为学的典范,对大学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功效。同时,对损害学术道德的失信行为予以曝光和惩治,用诚信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