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21:47
1、广州沦陷初期,一个叫谢昌的年青人为了生计做一些腊味咸鱼、茶叶、沙榄等挑担生意,走街串巷、小本经营。
2、谢昌有一兄弟叫谢柏,经营一家腊味行,名为“八佰载太上皇”其经营的腊味行每到秋冬季节经常人头攒动,日进斗金。
3、谢昌挑着小担经过“八佰载太上皇”腊味店,看到顾客盈门的场景,顿悟到自己必须这样做才能有所作为,也可免去终日奔波劳苦,于是他每天都会到这个门店在门外观察、学习,渐渐熟悉了运作方法,回家后反复调试腌制配方。并将亲手配制的将腊味分给左邻右舍,均得到好评。
4、积累了制作经验的谢昌在海珠南路其兄隔壁租了一间铺面,起名为“东昌腊味店,”借势经营,他对内广招腊味、酱油、*、制皂、买卖手等专职技术人员,同时找到有陈列经验的铺面工将产品巧妙组合搭配陈列得美观醒目,吸引了很多的市民,对外则选择电台、报纸作广告宣传,此举一出,铺面很快就旺了起来。
头脑灵活的谢昌还一改腊味店只卖腊味的传统,采取秋冬卖腊味,夏天卖冷饮的办法使铺面四季都顾客赢门,他还把制作腊味废弃的下脚料用于制作肥皂出售,使生意更加红火。
5、此时的谢昌并示满足现状,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超过太上皇----------
第一招:改店名,既然八佰载称自己是“太上皇”,那东昌就要比他做得更好,索性“皇上皇”吧!1943年,东昌腊味店改为“东昌皇上皇腊味店”。
第二招:提高产品档次,造势宣传,广而告之。海珠大戏院是达官贵人常出入的场所,谢昌重金捐赠一幅前幕给戏院,并绣上“东昌皇上皇腊味店”字样。抗战胜利后,他常在电台做腊肠、肥皂广告。腊肠告白:“想、想、想、皇上皇风肠一年一仗,任君选尝”。肥皂告白:“阿伯阿伯乜(为什么)你件衫赣邋遢(这么脏)?买件“皇上皇”擦几擦,包你雪赣白。”亲切的方言广告在广州大街小巷被男女老少广为传唱。
6、腊味店发展至1949年,开设了太平路“为记”分店及下九路“下东昌”分店,并在大新路、石公祠开设了3个工场,制肥皂和冰棍,除此之外,谢昌还置有15间房产,成为广州腊味行业中发展较快的商家之一。 昔日的一个小手工作坊,发展到行业的龙头企业,皇上皇在发展中不断蜕变,坚持“诚信”和“创新”二字,在新老机制的交替中不断求索,创出了一条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品牌之路。
1、 持续改进工艺及技术,提高品牌含金量
皇上皇厂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使生产工序从繁重低效的手工操作,过渡到半机械及机械化生产,使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跨入肉制品先进行列。如采用的复合式太阳能腊味焙房,是传统制作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科研成果,摒弃了传统的土法工艺,结束了腊味炭焙煤烤的落后生产历史,产品干净卫生,无污染,风味独特而且缩短了生产周期,减轻了劳动强度,实现全天候生产。新技术的运用,不仅使生产规模跨上新的台阶,而且使产品质量得到了进一步保证。1987年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斥资建成了皇上皇新厂房,1999年投资扩建了磨碟沙新厂。
2、 凭借品牌号召力,创新市场新渠道
皇上皇人不断拓展市场,形成了经销商、自有门店、加盟连锁店“两店一商”的网络布局,这种精于“织网”的策略,降低了销售成本,但却使产品由区域性产品向其他市场迈进,特别是加盟连锁店的建立,使产品直接面向终端客户,贴近消费者,在即时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根植于消费者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