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5:4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16
人们在谈及一个园区规划的时候,大多是习以为常的总体规划或者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空间规划,对于园区产业规划,一般是一句带过,或者是一知半解的说,那个产业不就在总规和控规里有的吗?其实这是对产业规划的不了解。
从中金产业咨询了解,产业规划是对一个园区或者区域,通过一套科学的理论分析工具,综合分析当地的产业基础发展条件,结合国内外相关产业发展态势,为其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的建立、产业布局的实施、产业链的打造及产业发展目标等作出的产业发展计划,规划时间至少一年以上。产业规划是要解决当地产业发展“做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而空间规划只是解决“怎么做”,所以认为总规或者控规里面关于产业的简单描述就是产业规划的观念是不正确的。
那么一个科学的产业规划对于园区,其必要性有多大呢?
一般一个园区可涉及的产业很多,类型也很复杂,要想在众多可发展的产业中选择最适合当地发展潜力和趋势的主导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是一项很复杂和专业的工作,它涉及到一、二、三三大产业,以及下属细分行业的选择,同时也需要掌握国内外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新兴产业的可能性,涉及信息量大而杂;并且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做任何事都讲究方向,如果产业选择方向错了,那么再怎么发展也是走下坡路,比如国内钢铁属于过剩产能,如果你因为当地有铁矿石而一意孤行发展钢铁产业,那么等待的肯定是亏损和地方经济的停滞。产业规划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决定了它的必要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17
规划可谓是实际行动的指导,合理有效的规划是后续保障园区建设成功的前提,因此园区规划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具体而言,产业园区规划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产业园区规划有利于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是产业园区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制定产业园区规划是略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制定完善的产业发展规划是产业配套招商的基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17
在深圳几十年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史中,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企业结构不断调整,从电子视听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到互联网、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在这种过程中,不知道有多少产业衰退了、消亡了,又有多少新兴产业诞生和壮大了;不知道有多少知名企业被淘汰了、不见了,又有多少新型企业被发现,并成为著名企业了;不知道有多少产品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又有多少产品成为市民消费追捧的对象。
在这种过程中,深圳高科技产业不断升级,企业不断更新,产品不断迭代,形成了现在所谓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包括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4592.85亿)、互联网产业(1022.75亿)、新材料产业(454.15亿)、新能源产业(676.4亿)、生物产业(295.94亿)、节能环保产业(671.1亿)。
深圳的产业结构是怎样调整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怎样升级的?新兴产业是怎样形成的?是*依靠产业*,采取行政手段扶持的结果?还是*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
当然,不能说深圳市的产业*和行政手段没有任何作用。在几十年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过程中,深圳市*出台了不少产业规划,发布了不少产业导向目录,包括鼓励什么,*什么,禁止什么,还出台了不少支持高新技术发展的优惠*,成立了一些资助高科技发展的产业基金。
这些规划、目录、基金和优惠*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深圳的民营企业还没有成为高科技产业主体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深圳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时候,*的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面向国内市场的电子视听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主导的行政手段的结果,对深圳当时的产业升级和产业基础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是,本世纪初以来,随着民营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发展高科技的市场环境进入逐步成熟的时期,随着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从而促进了本世纪以来深圳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崛起,形成了深圳最重要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也使深圳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高科技创新型城市。
试问本世纪以来深圳哪个高科技产业、哪个知名高科技企业、哪一代高科技产品,是*用行政手段,按照产业规划和*发展起来的?华为、中兴不是,腾讯不是,大疆更不是。可以说深圳著名的高科技企业大都依靠自己的创造力,在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下,经历了千辛万苦和曲折磨难而逐步成长起来。
为什么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取得的辉煌主要是靠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而不是*的产业*和行政手段促进深圳高科技的崛起?
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与*相比,企业离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和未来捉摸不定的科技前沿最近,企业是市场信息变化的第一个接收者,对市场信息、市场需求最为敏感;而*可以说是市场需求和市场信息传递的最后接收者,*根据最后一道信息制定的产业*,往往跟不上市场的变化,是滞后的。
尽管*多年来一直在改进管理,提高办事效率,但总的说来,当前*仍然效率低下、程序复杂,制定规划、确立*、设立基金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因此主要靠*的产业基金扶持*的企业,很难有多少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
据我几十年来的经验观察,凡是天天找*,向*要*的企业,或者采取各种方式,甚至不择手段去争取*资金支持的科技企业没有几个最终成功的。同时,高科技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和科技创新风险,企业是风险的具体的直接的承担者,一旦企业在产品选择、产业选择、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脱离了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方向,就要承担倾家荡产、前功尽弃的风险。
这些人比起坐在机关里起草产业规划、制定产业*、审批分配产业扶持基金的公务员来讲,压力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只有主要靠企业的科技和管理创新,靠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才能促进深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科技产业不断发展升级,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才能成就深圳高科技产业的辉煌。
总的来说,在深圳的高科技发展历史上,主是市场推动了深圳高科技的发展和繁荣,*在早期也发挥了一些作用。根据深圳的实践,在制定产业规划和产业*方面,当规划、*、资金支持比较接近市场时,发挥作用可能更大一些。但是一旦*的产业*脱离或严重脱离市场时,一些*主导的产业和重大项目,也走过一些弯路,也出现过一些重大失误,付出了一些沉重的代价,有过深刻的教训。
比如,上世纪末,当显像管技术的电视产品已经被新液晶显示技术和产品淘汰的时候,深圳市*还投入了大量的土地、资金和优惠*去支持个别企业大规模扩大采用显像管技术的生产线,项目投产之日就是企业关闭之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本世纪初,深圳一度把汽车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去扶持,由市领导亲自挂帅,引进内地国有汽车企业,划拨了大量的土地,借出了大量财政资金,给予了大量的优惠*,结果也只是生产了少数样车,以关闭而告终。
2005年前后,深圳还提出了适度重型化产业*,希望依托惠州石化基地发展精细化工,并规划建立化工产业园,幸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搞成,否则必然会给深圳带来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