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7: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20:02
当韩信以“四面楚歌”的计策灭掉项羽,彻底瓦解了最后的敌对势力后,刘邦骑着快马,火急火燎的跑到韩信兵营去收了他的兵权。大汉初定,这一系列动作其实可以看出,刘邦的“心眼”很小,他对韩信是非常忌惮的。
后来,刘邦把韩信封到楚地当楚王。又有人污蔑他造反,韩信本已有反叛的资本,但是想来却没有一点反叛的心思,所以主动去见刘邦。刘邦把他绑回都城,虽然赦免了他,但是降了他的封爵,还“软禁”在身边,以防不测。
一天,刘邦与韩信讨论将领们的能力高低。他突然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去打仗?”韩信随口就说:“陛下最多能带十万兵。”刘邦问韩信:“你能带多少?”韩信笑了笑,故意自信满满的说:“给我越多越好!”
刘邦听完也不生气,却问:“你说越多越好,看来你比我厉害。可是为什么还是被我抓到了?”
韩信又胸有成竹的说:“这不一样,你不能带兵,但是善于管理将领,所以我成为了你的下属。你这统御的能力是上天赐予的,那可不是常人能比的。”
听完这话,刘邦很高兴,没有再追究韩信说他不能领兵打仗的事。
其实这时候的韩信是空有一身治兵的才能,无处施展,又害怕周围人的嫉妒。而发生如上的对话,足以看出韩信的智慧,他不但彰显了自己的能力,还换了一个角度捧了一下刘邦。刘邦虽然聪明,但是对韩信的示弱和“赞美”非常受用,也逐渐放弃了对他的忌惮。
刘邦一方面怜惜这位有才能的将领,一方面又喜欢他的恭维,所以一直没有下狠手去杀韩信,当然在韩信有技巧的维护下,刘邦仿佛始终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
而韩信在对自己的老上司使用这种“战术压制”之后,现任很好的获得了生存的空间和时间。他曾说“高鸟尽,良弓藏”,以此比喻自己身处的形势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他自己也看得清当前的情况。在不准备反叛的情况下,韩信也只能使用这种柔和的战术来博得刘邦的欢喜。
后来刘邦外出平叛,虽然韩信也确实有了反叛的行动,可是最终被吕后和萧何骗到宫中杀死。如果刘邦在场,想必还是不忍心杀死韩信这位“兵仙”,因为刘邦在得知韩信被杀后,还曾面露惋惜之情。
韩信为什么这么有自信的可以先“压”刘邦一头,然后再“夸”的刘邦心花怒放呢?这就说明他非常会夸人,可以很好的赞美人!如果普通将领一定不敢这么说,可韩信不同,因为韩信非常能揣摩刘邦的心理,又抓住了时机,在了解后又能利用自己优秀的口才来表达出来。
口才并不是说一个人说出的话声音有多好听,主要还要看他说出的内容是否可以让听的人“听”的进去,听得“舒心”,听得“满意”。话从嘴里说出来,每个人的语气、表情、内容都不相同,而给人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
赞美人的时候要及时,要具体。韩信夸刘邦的时机非常好,这正是刘邦意气风发的时候,现在正需要“及时”的赞美。
关于问到可以带多少兵的时候,韩信又用了一招欲擒故纵,先故意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让刘邦心里不甘,又有些疑惑,然后再具体到他的优秀管理能力,再说到这个能力无人能比。
这一次赞美做的非常优秀,直接把刘邦捧到了云中。
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需要去赞美别人的场景,谁不喜欢被夸呢?可是如果赞美的太普通,就没什么新意,别人不会放在心上,认为你是在敷衍。如果赞美离了可控范围,有可能触动对方不喜欢的区域,反而不美。其中利害一定要准确把握才好。
《史记》: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千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楚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