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 不敢为天下先,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52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5 05:38

老子说:不敢处在众人之前头。

“不敢为天下先”出自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天下都说我道大,大到无形,只有大形,所以能成无形;若有形,早已成为细小了。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慈爱所以能勇武;节俭所以能宽广。

不敢处在众人之前头,所以能成为万物的尊长。现有人割舍慈爱而搞勇武,舍弃节俭而搞大规模行动,舍弃退让而搞领先,就会死亡。那慈爱,用于作战就可取胜,用于守卫就会坚固。天将建立之事,则以慈爱去卫护它。

扩展资料: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

老子认为,道之本性即是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乃支配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应当信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无为的原则出发,老子反对人之有为,因为有为破坏了人的原始的自然淳朴,造成了人格的*,带来了虚伪、狡诈、贪欲、罪恶等种种社会丑恶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5 05:39

也来谈谈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其实这个问题我自己原来也想过,但是似乎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这里,就姑且斗胆的胡乱诌两句吧。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说这话,其实也是老子出于对道家哲学理论的服务的需要。老子强调“不争之德”,强调“无为”,强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所以他认为,人应该不敢为天下先。用一个现代流行且通俗点的话说就是要“低调”。老子这样说是有他充分的理由的,他说“木强则折”,强调“贵柔守慈”认为柔弱的东西才是最强的,他以自然界中的事物作类比论证,老子他本人最喜爱的物象也就是“水,风,婴儿”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强者的存在,才能长久常保。而柔弱的东西都不喜欢去逞强,不喜欢去争斗,因此他们才能天长地久。所以类比到人的身上,老子也强调“人须柔弱”需懂得不争,也就是懂得“不敢为天下先”!用老子自己的话说即是“用于敢则杀,用于不敢则活”!我们也可以注意到自己身边的真实情况,真正长寿常保的人,常常是那些仁慈,性格柔顺的老人。客观分析一下,柔顺的人,虽然很难给人英雄气质的快感,但是却是亲切而可敬的;他们不会因为莽撞而丧命,也不会因为几级和别人争抢而被别人暗算……所以在外在上,就少一些客观上的损害;而就主观上来说,一个性格仁慈柔顺的人,心态比较平和,内心常常会波澜不惊,甚至宠辱皆忘,效法自然,而这正是修身养性的妙处之所在,所以他们长寿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还可以注意到,老子前面还说,“一曰慈,二曰俭”其实这“慈”和“俭”也正是“不敢为天下先”的必要条件和外在表现……(这里就不再赘述)
而到了庄子,不但强调“不争之德”,强调“不为天下先”,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推崇那些病态的,不为世俗人所看好的人及其状态,这点在《庄子·大宗师》里显得尤为突出。正式那些“大宗师”具有先天的各种不足和生理的缺陷,没有“敢为天下先”的生理条件和才具,所以才能颐享天年,才能为人敬重,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宗师”!
说罢道家,让我们再转头来看看儒家。这里可以先明确的说,儒家是推崇“敢”的!
孔子曰“当仁不让”,“学而优则仕”……便是强调”敢为天下先”。儒家强调自我的完善,并在自我完善之后,做到“推己及人”,去经世济民,为生是太平奉献终身,方才不辜负平身所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修齐治平”!
而到了孟子,这一观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孟子是一个*的人,也是一个自信的人,从他遗留的著作和其他书籍对他的记载便可以知道。我们从孟子的论辩中也可以窥之一二……
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孟子是何等的*和自信,他不但是“敢为天下先”而且更强调的是一个“舍我其谁”真真可谓“当仁不让”!孟子的一句“舍我其谁”激励了中国多少古仁人君子去以经世济民为己任。“勇敢”的以一己之躯去肩负拯救和安顿天下苍生的使命。这种勇气和*不但是一种“敢”,更是一种“大敢”!其中的英雄气概是多么的摄人心脾,“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是多么的动人心肠;真有一股“浩然之气”充溢其间,让我辈之人为之奋发向上,为之勤勤恳恳!诚如后代陆九渊所云”为天地正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以上,我已经说了“敢”与“不敢”的由来的个人一知半解的渊源,下面让我们再将这个问题综合起来,做一个楼主问题直接性的回答。
上面已经说了“敢”与“不敢”的一些渊源意义和道理。我们一分为二的看,似乎都有他们存在的价值,都有他们极合理的成分,那么我们该怎么断定是“敢”好呢,还是“不敢”好呢?
其实好与不好,许多时候是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环境的,关键在于自己对当前形势的判定。古人强调的审时度势、知权达变便是这个意思。常常听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就是强调对天时地利和人情人心的判定,然后做出最适时的举动。所以我们也只能很笼统的说,当需要你“勇敢”的时候,你就应该勇敢;当不需要的勇敢的时候,你就“不敢”这才是最好的。“敢”与“不敢”做为人生哲学,好与坏都只在于自己的使用是否适时合适.当然由于个人风格的不同,可能在取舍上有所偏重,但是我们后世人对古代经典的研究也不过是在于“古为今用”在于怎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及我们个人的人生。追问说的非常好,我想在请教下,一曰慈,二曰俭是什么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5 05:39

不敢是一种谦虚 是一种不争名利的态度 不是不敢 而是不为第一所动 老子从不想世人把他当成所谓的先圣 这与当仁不让争天下第一是一种截然相反的生活态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5 05:40

不能开先河,也就是不能做那些违背礼义的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5 05:40

慈,也就是仁,仁,大爱也,爱万物,爱众生,爱一切眼前的事物,也就是佛教说的大慈大悲之心。俭,约束,也就是要约束自己,约束自己的各种*,对外物取之有度,用之有度。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为人做事不要争强好胜,处处争第一,要懂得低调,要有一颗淡泊之心,平常之心。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