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3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22:55
高中数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22:55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方法概要点滴
《代数》
一、函数与不等式单元
1、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简单的计算
2、正确使用 ,正确表示集合(列举法、描述法)
3、 元素集的子集有 个
4、求函数定义域(主要是:分母不为0,偶次方根非负,对数的真数及低数的*,反三角函数中自变量的*)
5、求函数值域(配方法、反函数定义域法、判别式法、利用均值不等式、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和有界性、换元法等)
6、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最值(要点:一正、二定、三相等),也可考虑倒函数的单调性
7、一元二次函数在闭区间求最值:配方、考察图象在区间上的单调性
8、应用题求最值:选定自变量、列函数关系式、(双变量归一)、再求最值
9、求反函数: 与 一一对应, 要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
10、函数的奇偶性:①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②
1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或 无意义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轴对称
12、在关于原点的对称区间上:奇函数的增减性相同,偶函数的增减性相反
13、函数的单调性:①落实在“区间”上
②任取“区间”内的 ,计算
14、正确讨论复合函数 的单调性
相同单调性的 与 复合,则 为增函数;
单调性相反的 与 复合,则 为减函数;
函数 ,满足 ,则图象的对称轴为 =
15、函数图像: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幂函数:
当 时, 为增; 为减。
(1)由定义域,值域确定范围,由对称对称对称性确定中心与轴,
由单调性确定曲线走势。
(2)指数曲线,对数曲线并,先确定渐近线
(3)注意平移: ; +b;
(4)有绝对值时,注意“对称”与“翻转”( , )
(5)注意伸缩:横向 纵向
16、比较多个函数值的大小:(1)按“0”、“1”分界(2)同范围内按增减性。
17、解对数方程要验根。对数的真数是多项式时,要加括号。
18、指数运算法则:am.an=am+n am÷an= (am)n= , =
对称运算法则: , , 恒等式: 换底公式:
推论: , ,
19、比例性质:若 则 , (合比), (分比); (分比); (等比)
20、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性质
21、证不等式常用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基本不等式,数学归纳法、反证法等
22、解不等式:一元一次与一元二次式是基础
(1)高次不等式(分解因式、数轴标根);分式不等式(移项、通分、分解因式)
(2)无理不等式( 两边为正再平方)
(3)指数或对数不算式(考虑定义域与单调性,对于字母底数要分 与 讨论。答案一定要分开写)
(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 或 ,多个绝对值时用零点分区法)
23、运用函数知识、韦达定理、判别式结合图象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两正根、两负根、一正一负,两根都小于 ,两根都大于 , 在两根之间,两根在 内,有且只有一根在 内,两根分别在 与 内,等等)
掌握两个(或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值不大小于个可平均数“定理”及其灵活运用。
24、 ,当 时, 或 恒成立。
25、掌握两个(或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值不小于几何平均值定理及其应用。
二、数列与极限单元
(一)、基本概念:
1、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数列{an}或数列a1,a2,a3,…, , … 或给出某种递推关系等。
2、数列的项与项数: 叫做数列的第n项,n叫做项数
3、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4、递增(减)、摆动、循环数列:
5、数列{ }的通项公式 ,
6、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a1+a2+a3+…+an
7、等差数列、公差d、等差数列的结构:
8、等比数列、公比q、等比数列的结构:
9、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意义及公比q的取值范围:-1<q<0或0<q<1
10、数列{an}极限的意义:
11、 、 、 、 、等不同表示方式的联系与区别:
(二)、基本公式:
12、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 =
1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1+ = + (其中a1为首项、 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1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15、等差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16、等差中项公式:A= (有唯一的值)
17、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qn-k (其中a1为首项、 为已知的第k项,an≠0)
18、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19、等比中项公式:G= (ab>0,有两个值)
(三)、基本性质
20、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差数列。
21、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22、等比数列{an}中,若m+n=p+q,则
23、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24、两个等差数列{an}与{bn}的和差的数列{an+bn}、{an-bn}仍为等差数列。
25、两个等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的数列{anbn}、 、 仍为等比数列。
26、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27、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28、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 ;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 。
29、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 (为什么?)
30、{an}为等差数列,则 (c>0)是等比数列。
31、{bn}(bn>0)是等比数列,则{logcbn} (c>0且c 1) 是等差数列。
32、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所有项和公式:S= (-1<q<0或0<q<1)
33、无穷数列{an}的所有项和公式:S= (当 存在时)
34、若 、 存在,则有 = ± = = ( ≠0)
(四)、其他方法
35、拆项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36、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37、*项法求和,如an=
38、反序相加法求和,如an=
39、求数列{an}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①an+1-an=…… 如an= -2n2+29n-3 ② (an>0) 如an=
③ an=f(n) 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 如an=
40、数学归纳法证题:“两步、三式、四成立”格式要规范,由 要用假设,推理严密。
三、复数单元
1、复数概念的发展
2、复数的代数形式与三角形式互化:复数的点、向量表示
3、复数三角形式的标准:模非负、角相同,“C”前“S”后加号连
几种常见的非三角形式化三角形式:
等等
4、运算:代数形式加减乘除方(二项式定理),开平方(待定系数法)三角形式(乘、除、乘方(棣莫定理),开方(方根公式))
虚数的整数次幂运算与实数相同: (虚数没有分指数幂运算)
5、单位立方虚根:
等等
6、简便运算:
是实数 是纯虚数
7、模的运算及性质:
(三角形不等式)
共轭复数的性质:和、差、积、商的共轭等于共轭的和、差、积、商
8、辐角、辐角主值: (由辐角求辐角主值:大于2 减2 ,小于0加2 )
9、求辐角主值与模的最值,图象法、三角法、利用三角形不等式法。
利数运算的几何意义:加减法(平行四边行形法则)(三角形法则)乘除法(向量旋转与伸缩)。
10、向量对应的复数的计算(终点-起点)
11、复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
12、复平面上的图形: (线段中重线) (圆) (圆面) (圆环) (角域) ( 椭圆; 线段)
( 双曲线; 两射线)
13、复数集内解方程:一般采用常规方法(求根公式,分解公式代入消元等)特殊(方程中含有 , 等)设 用复数相等的主要条件解之。
14、复数集内一元二次方程(实系数):Δ 两不等实根,
=0两相等实根, ;当Δ 两共轴虚根
15、二项方程: (分解图式,或用复数的方根公式)
四、排列、组合单元
1、排列数公式: =
2、组合数公式: = =
3、组合数性质:⑴ ⑵ ⑶
4、其它公式:⑴ ⑵
⑶
⑷
5、二项式定理:
6、二项式通项公式: (r=0,1,2,…,n)求指定项(常数项、有理项等),区别“系数”“二项式系数”
7、二项式系数的性质:⑴ (中间一项或两项最大)
⑵
⑶
8、二项展开式的系数a0,a1,a2,a3,…,an 的性质:f(x)= a0+a1x+a2x2+a3x3……+anxn
⑴ a0+a1+a2+a3……+an=f(1) ⑵ a0-a1+a2-a3……+(-1)nan=f(-1)
⑶ a0+a2+a4+a6……= ⑷ a1+a3+a5+a7……=
⑸ a0=f(0) ⑹ |a0|+|a1|+|a2|+|a3|……+|an|=?
9、应用题:区分排组,准确分类,优先特殊(位置、元素)正确“加、乘”
重点:排队问题(“在”与“不在”,“邻”与“插”),数字问题(注意“0”奇数、偶数)组合问题(分类取元),混合问题(先组后排分类理清,莫漏莫重)。
10、利用项式定理证整除性或求余数
五、三角单元
1、弧度的意义,角度与弧度的互换:180=
2、 弧长公式: ; 扇形面积:
3、单位圆中三角函数线及应用(解简单三角不等式)
4、终边相同的角: 或 ,切记要写
5、由 所在的象限推知 的位置:
6、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 , , , ,
, (涉及开方时,符号由角所在的象限确定:一全、二正、三切、四余弦)
7、 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8、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周期性、极值、图象
9、函数 , 振幅 ;周期 ; 初相
作图象 ①法:“五点法”作图 ②法:“变换法” 作图
(注) 由 变为 。平移距离为
10、三角函数求最值:①化“一种函数一个角一次式”;②二次式,配方;③万能代换,判别式;④均值不等式应用
11、推导和掌握,熟练运用:两角和、两角差、二倍角、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公式。会应用三角函数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不要求记忆)
( , )
,
(根号前“+” 、“–”号是由 所在象限确定)
,
,
,
其中
12、三角变换技巧:切割化弦、高次降幂、代换用“1” 、
化积约分、化差相抵。
13、三角形问题: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
外接圆半径: ; 内切圆半径:
( 中, , , )
14、 等
15、 中:
16、三角形中,若已知一角的正弦值,应考虑可能有锐角与钝角两解
《立体几何》
1、平面的基本性质(三条公理,三条推论)
2、斜二测作图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
3、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的主要判定方法:
a∥ aɥ a,bɦ
aɦ a∥b , bɦ a∥ , a ∩b=O ∥
∩=b a∥b ∥,b∥
a am ,an aɦ
ab , m∩n =O a ,
bɦ m,nɦ a
4、直线夹角(平移),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作垂线,连射影)
二面角(作平面角,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三垂线定理作平面角)
5、影面积公式:
6、三面角公式:
7、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①垂面垂线法 ②等体积法
8、∠AOB=∠AOC, AH 平面BOC
OH是∠COB的平分线。
9、立体几何计算题要有祥尽的图形说明和推理,指出所求的“距离”或“角”的位置,然后进行计算。
10、应用题有关的术语 :
11、正等测作图法画水平放置的圆,进而画圆柱、圆锥、圆台
12、柱、锥、台、球的有关面积体积公式:
13、圆锥侧面展开图中心角: ;
圆锥侧面展开图中心角:
14、等边圆锥轴截面是正三角形,侧面展开图是半圆
15、过圆锥顶点截面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设圆锥轴截面顶角为 ,当
时,轴截面最大;当 ,母线互相垂直的截面最大( )
16、棱台(圆台)中截面面积:
17、相似锥体对应面积比等于高比的平方;体积比等于高比的立方
18、三棱锥顶点在底面上射影的位置(侧棱相等—外心;侧棱垂直—垂心;侧面与底面成等角—内心;斜高相等—内心或旁心)
19、柱、锥、台联合体问题,注意利用轴截面与对称面
, ,
20、柱、锥、台上两点间最短路程问题(展开图上连结两点的直线段)
21、球面上两点距离(大圆劣弧长) (先求弦 长,再求球心角 )
22、有内切球的多面体体积: ( 为内切球半径)
23、平面图形绕直线旋转生成旋转体问题:由各顶点象轴作垂线,分析旋转面的情况,先求各部分面积或体积,再综合计算)
《解析几何》
1、有向线段 ;数量 , ;长度
2、两点间距离公式:
3、线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 ( )
(严格确定起点与终点)
4、线段中点坐标,三角形重心坐标( )
5、直线倾斜角( ),斜率 或
6、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 或 );重合( 或 );相交( 或 );垂直( 或 )
7、两直线夹角 : ( ; 到 的角 : (
8、点到直线的距离: ;两平行线距离:
9、对称点对称线问题:
中心对称
轴对称(考虑:
中点在 上)
(特别,当对称轴为 ,可利用直线方程直接代换求对称点)
10、 过两已知直线交点的直线系
与已知直线 平行的直线系:
与已知直线 垂直的直线系:
(其中 、 待定)
11、在已知直线 上求一点到两个已知点距离之和最小或距离只差最大的问题,用求对称点的方法解之
12、 理解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意义,“顺推充分,逆推必要”
13、熟记圆锥曲线标准方程,几何意义(范围、对称轴、顶点、焦点、准线、离心率、长短轴(或虚实轴)、渐近线等)
14、主要参数的关系: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15、曲线系: 共焦点椭圆双曲线 ,椭圆; ,双曲线) ; 共渐近线: ( >0,焦点在x轴上; k<0, 焦点在 轴上; k=0,渐近线 ); 过焦点曲线系: ( (特例)过两圆焦点的圆系:
(当 时,表示两相交圆的公共弦)
16、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相交( );相切( );相离( )
(特别)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虑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相离; ,相切; ,相交)
17、弦长公式: (用时要写出公式,再代值)
18、直线与曲线的综合问题:优先考虑应用韦达定理
19、注意利用定*题:圆锥曲线统一定义:
20、曲线上点到直线的最近距离(或最远距离)(切线平移法;距离公式极值法)
21、 关于中点弦方程或动弦中点轨迹问题:①( )②差换法(用中点坐标表示弦的斜率)③增量法( )
22、 动点轨迹方程的求法:①直接法 ②定义法 ③代入换算法
23、 平移公式:新原点 , 或
(新加旧减)
24、涉及中心在 的椭圆、双曲线或顶点在 的抛物线问题,焦点、准线、轴等都在 的基础上考虑。
高考数学临场解题策略
高考的特点是以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为标准的一次性选拔,这就使得临场发挥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和总结临场解题策略,进行应试训练和心理辅导,已成为高考辅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运用数学高考临场解题策略,不仅可以预防各种心理障碍造成的不合理丢分和计算失误及笔误,而且能运用科学的检索方法,建立神经联系,挖掘思维和知识的潜能,考出最佳成绩。
一、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数学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二、“内紧外松”,集中注意,消除焦虑怯场
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三、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四、“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季节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就是说,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4.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
5.先点后面,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五、一“慢”一“快”,相得益彰
有些考生只知道考场上一味地要快,结果题意未清,条件未全,便急于解答,岂不知欲速则不达,结果是思维受阻或进入死胡同,导致失败。应该说,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尽量快速完成。
六、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
数学高考题的容量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大小26个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继各步的解答。所以,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说,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无意义。
七、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
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高考数学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因为字迹潦草,会使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良,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八、面对难题,讲究策略,争取得分
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而更多的问题是对不能全面完成的题目如何分段得分。下面有两种常用方法。
1.缺步解答。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如从最初的把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把条件和目标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轨迹题的动点坐标,依题意正确画出图形等,都能得分。还有象完成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分类讨论,反证法的简单情形等,都能得分。而且可望在上述处理中,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产生顿悟,形成思路,获得解题成功。
2.跳步解答。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可以承认中间结论,往下推,看能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寻找它途;如能得到预期结论,就再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这一过渡环节。若因时间*,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就只好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继各步,一直做到底;另外,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做不上,可以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这都叫跳步解答。也许后来由于解题的正迁移对中间步骤想起来了,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经努力而攻下了中间难点,可在相应题尾补上。
九、以退求进,立足特殊,发散一般
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若一时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采取化一般为特殊(如用特殊法解选择题),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化参量为常量,化较弱条件为较强条件,等等。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程度上,通过对“特殊”的思考与解决,启发思维,达到对“一般”的解决。
十、执果索因,逆向思考,正难则反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阻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如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或中间步骤入手,找充分条件;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必要条件。
十一、回避结论的肯定与否定,解决探索性问题
对探索性问题,不必追求结论的“是”与“否”、“有”与“无”,可以一开始,就综合所有条件,进行严格的推理与讨论,则步骤所至,结论自明。
十二、应用性问题思路:面——点——线
解决应用性问题,首先要全面调查题意,迅速接受概念,此为“面”;透过冗长叙述,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重点数据,此为“点”;综合联系,提炼关系,依靠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此为“线”。如此将应用性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当然,求解过程和结果都不能离开实际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