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3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2:27
2016年春节,BBC推出的《中国新年》三集纪录片,先是在英国国内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3月12号登陆央视后,迅速引起了中国观众的注意。《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的盛会》在凭借巧妙的叙事和严谨的制作获得较高的评价同时,角度和思维的180度转变也让不少中国人感到意外。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让越来越多的外国工作室选择中国话题。“中国形象”在国际媒体中出现的频率有所增加,这在侧面上增加了中国的话语权力。拓展了表达的平台,之前一些负面的形象也得以局部扭转。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资本主义*下的文化产品,依然遵循着一定的“现实主义风格”,通过好的故事和文化符号,继续扮演着“再造现实”的意识形态功能。人们通过这些好的故事和文化符号来审视世界和人们自己。
什么是“现实主义风格”,这里要做一个概念上的界定。这里的“现实主义”不是指文*动的或者是思想运动中所提到的“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写作手法,而是专指将反映现实生活的文本进行艺术加工后使其接近“现实真实”的媒介表现手法。它通过一系列媒介传播手段来隐匿传播者的主观性,呈现一种“真实再现”的神话。作为一套可以接受的或习惯的媒介符码,不管它所表现的内容是现实的还是虚构的,在现实主义风格的粉饰下,人们都不由自主的相信了。
每一种媒体形式都按照不同的现实主义模式来进行叙事,而纪录片同样有自己的现实主义风格。本文主要从叙事学和符号学的角度来诠释BBC纪录片的现实主义风格。
一、讲述的方式:“中国新年”故事之再现
叙事学把人看作是“讲故事者”,认为感情、美学、价值观构成了我们行为和信仰的基础。因此人们更容易被一个好故事打动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实。杰拉德普林斯在著作《叙事学:叙事的结构与功能》中强调叙事学是研究各种叙事采取何种叙事手段以及想要达到何种目的。因此不同作品的叙事会因为其目的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笔者试图从叙事结构、叙事视点、叙事逻辑、叙事节奏等角度来分析BBC对于“中国新年”故事的呈现。
(一)立体感:空间和时间结构的双重运用
叙事的定义指出叙事是对时间序列中的一系列(虚构或者真实的)事件或者状态的讲述[1]。因此时间的结构在叙事中较为常用,大多数的故事习惯按照编年的形式讲述时间的缘起,发展、*与结尾。每一段故事的发生都会局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这是因为在书面和口头表达中,地点的转换需要给予交代。得益于电视画面的直观,电视叙事可以轻松地实现时空的同时转换。《中国新年:全球最的盛会》为了展现中国新年的盛大将两种叙事结构融合到了一起:该片分为《回家》《团圆》《欢庆》3集,每集时长一小时,记录了五位英国主持人体验中国新年庆祝活动的旅程。从每一集的标题可以明显地看出整个故事的时间结构,分别表现了春节前准备回家,春节中家人团聚以及春节后人们欢庆的内容,这是严格的按照时间的发展来进行组织的。但在每一集的讲述当中,又可以发现明显地空间转换,第一集中围绕“回家”这一个主题,重点介绍了春运和摩托车骑行等春节回家的场景,故事中的人们从工作和学习的地方返回到自己的家乡,这里涉及到多处地点的转换,其中两位英国主持人戴夫和赛亲身体验了农民工摩托车骑行回乡的过程,故事实现了从北京到湖南的地点转换。同样,故事在讲述中国传统的时候,也多次运用了空间的结构,讲述烟花时从到湖南,讲述白酒时从北京到山西,讲述捕鱼时从到吉林。
这种双重叙事结构并没有产生太多的杂乱感,而是产生了一种立体的感觉,春节这个故事在中国各地“同时在上演”。空间的结构弥补了时间叙述中故事的讲述顺序而产生的时间错觉,因为人们通常会把后叙述的事情当做是后发生的。因此,在时间结构的基础上加入空间结构的方法,在展现“中国新年”过程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其规模的巨大,涉及的地点之广,人口之多,就如同他们预设的一样“全球最大的盛会”。
(二)多重叙述:自由变换的内视角
叙述视点,也就是人们所站的角度或者说是代表的人物身份。法国的热奈特将它称作“叙事聚集”,并给出了三种分类: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内视角(叙述者=人物)往往是从一个或者几个人物的角度出发,来讲述整个故事,可以是故事的主人公,也可以是故事的参与者,这种视角既包含了见证者对他人的外部客观描写,也允许对其自身的心理描写。这种角度更加接近于人们的生活现实。
《中国新年》采用的是复合内视角的手法,故事由五个英国主持人来进行讲述,他们都使用了第一人称。在《回家》当中,核心故事主要在哈尔滨,主要有三位主持人分别讲述;《团聚》聚焦在背景,由戴夫和赛共同讲述。《欢庆》地点集中在,主要由凯特和安特主导讲述。故事的开始,主持人站在地标性建筑物面前,开始交代故事的发生。画面发出的是主持人的真实声音,他们用“我”这个人称代词,强调了叙述者的在场。故事的真实客观性在他们的亲历过程中展现。首先,他们都是以一种对“春节”不太了解的态度来进行调查和发现,并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凯特和安特体验了冰长城的滑道,戴夫和赛直接进入到中国百姓的家庭,体验品酒、包饺子、看春晚等一系列事件。女主持人陆思敬也跑到河北暖泉镇去探寻“打树花”的奥秘。人们经常会在节目中听到这样的主观评价“Remarkable”“amazing”。当叙事采用这种内视角时,人们对这类主观词语并不会感到奇怪。这种“直接引语”的使用,增加了叙述者可以解释和阐述的空间。真正的作者被完美的隐藏于话语之后,在减少介入性的同时,最大化表达的空间。
除了五个主持人之外,会发现有许多中国人也作为第二叙述者或者是第三叙述者的身份出现。他们讲述关于自己的个体故事。在第一集《回家》中,九年没回家过年的李桐瑜踏上了归家之旅。作为农民工摩托大军的成员,永贤和冰灵日夜兼程赶回老家团聚。第二集《团聚》中,江燕一家给人们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年夜饭。《中国新年》显然呈现的是“关于中国人的故事”,并且还面向部分的中国观众。人们通常会认为直接叙述的事情会比转述的事情可信度更高。当这些中国叙述者出现时,叙述者和受述者的身份就出现了重叠。中国的叙述者在身份上更加接近中国观众,因此会被认为可信度更高,他们共享一种文化或者语境,传达的信息也更容易被理解。另外这种暂时赋予话语权的做法,也能传达出一种客观公正的印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2:27
GitMind(思乎)思维导图有BBC中国新年三集思维导图,直接在模板页搜索就可以免费保存无水印的电子版了,保存后支持修改,也可以超清导出打印哦!
打开GitMind官网或下载安装手机App
2.点击立即体验,在模板页搜索【中国新年】关键词
3.打开模板,点击保存使用即可。
GitMind(思乎)思维导图是一款全平台通用的思维导图软件,只要登陆同一个账户,无论你在电脑上编辑,还是手机和平板上使用,思维导图内容都会自动同步,内含英语考点、名著读书笔记等思维导图内容,使用无功能*,导出没有水印,非常适合学生党和教师使用。
以下是BBC中国新年纪录片的简介,希望可以帮助你!
第一集《回家》主要讲述了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人通过火车、飞机、摩托车不同方式回家过年的故事,强大的交通管控网络保障中国人的春节出行安全。为了幸福生活而外出打拼的异乡人,在春节与家人团圆时挂在脸上的温暖笑容,通过镜头传递给你我。同时对中国哈尔滨冰雪节、蔚县打树花等春节文化进行了展示,让我们不出家门就能欣赏。主持人还特意到云南白马雪山探寻金丝猴的保护情况,介绍中国12属相文化。
第二集《团聚》,主持人首先在北京钟楼介绍了铜钟的历史,引出除夕北京敲响铜钟的传统习俗,延伸出大扫除、理发、贴对联和团圆饭等除夕习俗。在除夕里,中国人有美食、美酒、鲜花、春晚和烟花,喜庆的氛围笼罩着全中国,而南方的,人们会为了上新年第一炷香而在黄大仙祠排上几小时的队伍,祈求来年顺风顺水。
第三集《欢庆》主要介绍了中国春节的传统活动及其寓意,年夜饭上经常出现的长寿面和鱼,分别代表长长久久和年年有余。而春节活动中,不同地方会有不同的表演,如会有极具武术美感的舞龙和舞狮,北京有传统祭典和热闹的庙会,则有大型全球花车巡游和烟花晚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2:27
根据纪录片中所介绍的内容,你可以捡主要内容来构成一个思维导图,主题要鲜明,结构要分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2:28
同学你好,你是康中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2:29
也可能是新康国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