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及全文翻译一小时之内,20;00好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3:33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18:40

一、原文

《揠苗助长》

先秦·孟子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二、全文翻译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快跑去看禾苗,禾苗却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三、注释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
谓:对,告诉。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步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无实义,不译。
寡:少。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处。
孟子:战国思想家、*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四、道理启示

①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②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③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五、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在天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的精疲力尽。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六、作者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18:40

揠苗助长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揠苗助长

【作者】孟子 【朝代】先秦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快跑去看禾苗,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注释

1、闵(mi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ang)--生长,成长。

3、堰(ya)--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a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取消句子性,无实义,不译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故事背景

有一个农民翻地种麦子,认为种得快收成也会快,于是他在种麦的时候心急如焚,不由自主地天天去看他的麦子,觉得长得太慢了。

情节发展

这样过了几天,他还是不放心,于是就变着法儿地想办法促进麦子的生长。他觉得,麦子不出土,是因为土壤太硬了,于是就用锄头把土锄得松松软软;他又觉得,麦子不出叶,是因为光线太弱了,于是就在田边砍了几棵树,把阳光照进田来。

*部分

可是,麦子仍然没有出土。农民叹了口气,决定在等待麦子出土的那一天,去放羊。他刚放完羊回来,发现自己的田地上出了几个小小的麦苗。他喜出望外,心想,原来是等待是种植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过程啊。

结局分析

此后,农民每天都去看田里的麦苗,每次都觉得长得非常快。他心里想:揠苗助长,揠苗助长,这真是一句好词啊。于是,这个词也就流传到了后世。

启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与孔子并称“孔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家、教育家。 

孟子自幼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给他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孟母曾三次搬家,这也成为一时佳话。   学成之后,孟子开始“周游列国”, 终孟子一生,游说诸侯,历齐、梁、宋、滕、鲁诸国,均未能见用。   晚年孟子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那里传道授业,与弟子们一起,将自己的思想著书立说,最终成就了《孟子》一书。 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年)。

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唐宋之后的中国产生了深刻且巨大的影响,其中许多命题的哲学思辨以及伦理启示,至今仍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乃至整个东亚。 孟子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对儒家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也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所著《孟子》一书虽然只有7篇34000余字,但早已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孟子不仅在哲学论理上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而且建立了以“民本”为基础的*思想体系。 在儒家思想与佛教理论交锋融合的过程中,孟子的影响尤为重要。孟子强调“权”,而非强调伦理原则。至中唐时,韩愈著《原道》,把孟子视为唐以前儒家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定为“四书”,使之成为儒家基本经典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18:41

揠苗助长文言文原文如下:

揠苗助长

[ 先秦 ] 佚名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同“余”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揠苗助长文言文翻译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快跑去看禾苗,禾苗却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出处

揠苗助长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指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在句子中一般用作主语、宾语;含贬义。也写作"拔苗助长"。

注释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

谓:对,告诉。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步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无实义,不译。

寡:少。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处。

孟子:战国思想家、*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成语典故

揠苗助长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验料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提迎汽稼。

《揠苗助长》的启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与主观愿望相反。"揠苗助长"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揠苗助长》这则寓言,也可以试用在现在的教育上。“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如果将“孩童”视作“禾苗”,那么那些“不耘苗者”“揠苗者”又在哪里呢?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连动式;在句子中一般作主语、宾语;含贬义。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运用示例

唐·贾岛《送令狐绹相公》:挨热微揠苗方灭裂,成器待陶钧。

宋·吕本中《紫微杂说》:非如世人强袭取之,揠苗助长,苦心极力,卒无所得也。

现代·陶行知《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腊迁符晚乐园》: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造句

1、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对这件事没多大帮助。

2、学习要循序渐近,急于求成,只能是揠苗助长,得不偿失。

3、学习文化知识,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4、孩子才4岁,你就要她学这、学那,这无疑是揠苗助长,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

5、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18:41

揠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古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古文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5、其家人--他家里的人。   6、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7、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8、趋--快走。   9、往--去,到..去。   10、槁(gǎo)--草木干枯。   11、之:取消句子性,无实义,不译   12、耘苗:给苗锄草   13、非徒--非但。徒,只是。   14、益:好处。   15、子:儿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18:42

古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