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4 23:28
一是因为信仰冲突,二是太聪明遭嫉妒。
一种说法是:
德国人之所以恨犹太人,是基于一种普遍的欧洲反犹情绪,这种情绪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主要有两点:
在宗教上,犹太教和*教互相冲突(两教都读旧约,但是犹太教不承认新约,也就是不承认耶酥,所以他们也不过圣诞节)。
在社会上,犹太人是典型的商人,被认为自私和势利。
这种情绪在纳粹统治下被煽动成民族仇恨,因为纳粹党本身就是一个反犹党,这个党认为德国所有的不幸都和犹太人有关,纳粹的死敌是德共,而马克思正是一名犹太人。 一战后的德国有一段很痛苦的岁月,而纳粹的宣传成功地让德国人相信是犹太人造成了这一切,找到了仇恨对象的德国人于是很自然的对犹太人痛下毒手。 犹太人现在远没有以前那么悲惨,尽管在很多地方他们仍然遭到歧视。他们伤心的历史和他们当年被埃及人剥夺了国家状态有关,失去了生养之地的他们只好流浪到世界各地为生,他们在适应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的过程中,努力的求生存造就了他们利益第一的性格,而当地人认为这群人用可耻的手段夺走了他们的金钱和土地,仇恨情绪从此开始生长。
再一种因为犹太人太聪明。
犹太人在经济、科学和艺术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几十年来,诺贝尔奖的得主,犹太人所占的比例远比其他民族高。
犹太人在智力活动中的优势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1)丰富的文化底蕴:犹太人虽在长期的民族灾难中背井离乡,分散于世界各地。他们却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吸收了所在国的文化精华。这样就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丰富的知识养料。
(2)执着的教育追求:国外一位作家写道:“犹太人家庭在学问方面应受到高度评价,在这方面非犹太人的家庭相形见绌。这个因素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450万人,有100万人办有图书证。
(3)理性的思维方式: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朗说:“我的祖父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以理。”
(4)永恒的探索心境:犹太人家庭不但重视知识,而且更重视才能。他们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敢于发问。看得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对大家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当然不能说它不对,但这种思维方式容易造成历史的简单化,因为任何事情的影响都来自方方面面,很难分析清楚。比如犹太人问题,纳粹的反犹(anti-semitism)可能正如各位以前所受教育(及其推论)所言有经济上的原因,但归根结底是宗教上的,没有这方面的背景知识,分析绝对是片面的。有时候分析不清的时候,就采取“利益判别法”,因为有利与不利相对于正义与非正义来说要容易判断得多。
三是历史背景的原因:
*教一直以来都是反犹的,按照微软百科全书(我看得头都大啦)的描述,犹太人因为坚持其犹太教的教义,拒绝承认耶稣作为救世主,从而从4世纪君士坦丁接受*教以来就受到歧视和*。圣奥古斯丁认为犹太人应该为此受到惩罚:接受贫穷和羞辱。这一方面是对犹太人的*,另一方面却又使犹太人在罗马帝国及其后继很长一段时间免于灭绝。
8世纪之后,欧洲的日耳曼君主们(法兰克的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纷纷鼓励犹太人在其疆土的一定位置定居,其原因是犹太人善于经商,而实际上,犹太人不能拥有土地,也无法成为封建主的佃农,因此不会对领主们的权力构成威胁。但这些特权却进一步加深了根源于宗教的怨恨,然而,由于领主们的保护,欧洲的犹太人至少过了两百年生命无碍的日子。
十一世纪的十字军运动重新点燃了*徒们对犹太人的仇恨,Rhineland的犹太人定居点遭到清剿(1096年),在此之后直到文艺复兴(16世纪),西欧、中欧的犹太人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并不断遭到各地统治者的驱逐。纳粹给犹太人上牌照的做法 古已有之,12世纪的罗马天主教廷就有此规定,并禁止犹太人在复活节等节日中公开露面,也禁止*徒以犹太人为邻。因为教廷也禁止*徒之间放贷,因此犹太人碰巧成为这一未来银行业原型的鼻祖。和中国一样,当时不务农的人就是不务正业的人,放贷更不是什么好事。至于犹太人因此有了金融业的“天赋”,实在是因祸得福。这一时期,西欧、中欧很多被驱逐的犹太人都逃到了波兰,并在那里定居下来。至于原因,我没查到,我只知道当时的波兰(包括今天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不是什么好地方。有意思的是,犹太人在当时的世界中所享受的生活远比*教世界要滋润。在文艺复兴时期,与科技文化同时进步的是“宗教宽容”,波兰以及其他各地的犹太人开始......因为犹太人太聪明了,德国人妒忌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