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的是什么精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0:24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21:4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的是什么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既是儒家的人生境界,更是道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总的来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国文化的人生境界。


这句话出自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当时,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贬到岳阳,勤于地方政事,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把岳阳治理的政通人和,并重修了岳阳楼。

要知道,滕子京是带着一腔委屈来到巴陵郡的。原来他是一个镇守边关的将领,是范仲淹手下的一个爱将。滕子京曾经动用*犒劳三军,结果被人告状,被贬到巴陵郡。

按理说,对滕子京来说,这是悲,但他没有受到个人遭遇的影响,在巴陵郡做出了一番事业。在岳阳楼建好之后,他写信请自己的老上级范仲淹写一篇序。而范仲淹没有到过岳阳楼,却写下了《岳阳楼记》这一千古名篇。

在岳阳楼记的最后,范仲淹充满豪情与深情地写道: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在这篇文章中,范仲淹说滕子京和天下的仁人志士一样,做到了两种境界。第一种是心灵上的坦然与淡然,不会因为个人的财富和权力的增加而感到高兴,也不会因为个人利益受到了损失,个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感到灰心丧气。

在人生的喜乐与忧愁中间,始终保持一种淡然的心态,这就像明人所说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也像王维所说的那样,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个具有极高人生境界的人,总是安然淡然坦然。

第二种是儒家的忧国忧民的心态。儒家历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范仲淹是一个标准的儒家人物,他认为滕子京也是,他们身上,都有而且是应该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态,更应该有心怀天下苍生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这种精神,来自于孔子,来自于孟子,来自于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者。范仲淹是,滕子京也是。


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精神,同时还来自于道家的精神,特别是庄子的人生精神。

庄子是崇尚人生逍遥的境界的。而人生逍遥的前提是,摆脱一切外物的*,人最好能够驾驭物,而不是被物所奴役所驾驭。庄子把这种理想的状态称之为“物物而不物于物”。

庄子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庄子认为,人一出生就是一个悲剧,因为人的身体注定是不自由的,他要受到各种条件的*,这叫做有所待。在庄子看来,所有有所待的东西,都是不自由的。在逍遥游中,庄子说大鹏能够抟扶摇直上九千里,但是没有风,大鹏也无法飞翔。仙人列子可以在天上飞15天,而15天后,他也得下来。所以人生的自由,就要无所待。而无所待,就是要摆脱物质和心灵的*。

按照王小波的说法,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挨捶的过程,这不可避免。但是这样我们的人生如何才能获得自由呢?庄子说要做到心斋和坐忘就可以了。这不是练气功,这是锤炼我们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其实就是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如果你能忘记人生的喜,忘记人生的忧,从了喜乐忧愁不入于心,那么还有什么能让你心醉神迷呢?还有什么能让你忧戚交加呢?

在中国的古人之中,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不多,但还是有的。庄子当然算是一个。以庄子的大才,在战国时期做个诸侯国的大官没有问题,但是他宁愿做在污水中自由爬行的乌龟,他穷困潦倒,但是他认为,人真正的贫穷不是这个,而是精神上的贫穷。

孔子的弟子颜回也可以算,他一箪食一瓢饮,居住于陋巷之中,从来不改其乐。范仲淹当然也是。他是北宋知识分子的领袖,他在*上经历过多次失败,但仍然坚守初心,坚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信条。

苏东坡也算是一个。在被贬到黄州之前,苏东坡大概还没有这样一个人生境界,在到了黄州之后,苏轼变成了苏东坡,而他的人生境界,也在朝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前进。苏东坡说,人生的难处在于,不经要忍痛,还要忍痒,更要忍受孤独与寂寞,从而实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达观的境界,这不正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吗?


人生,很多时候我们能看得开,但是忘不了,能忘得了,但是我们放不下。能放得下,但是我们又做不到。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看得开,忘得了,放得下,做得到,我们就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但是在以物质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的时代,现代人,怕是没人做的到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21:45

回答总有欠缺,敬请批评!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是何等的处世豁达,胸襟宽广!既然这样,那这是否就是传说中的超然于世?——N0!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句出自著名的宋代*家,军师家,教育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是“物喜”的根源。环境的美焕,景致的怡人怎不让人心旷神怡,喜不自胜?而置身景中的主人公却快乐不起来——“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所以,纵是物喜,却不能忘怀心之深处的悲忧。虽然范老夫子,范阁老在竭力掩饰这种“悲”,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还是出卖了他——“喜”和“悲”这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牵挂着国家“忧”与“乐”!所以,范老也没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于世”!

以古推今,我们如今的现实生活中,谁又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我们做任何事,开任何言都是有目的的。这也正是社会赖以发展,人类得以进步的动力,但是,如果凡事都“得不喜,失不忧”了,那我们所有的努力和奋斗还有什么意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做到荣辱不惊。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德化和品质的礼义之邦,没有了荣辱观的民众,何谈锐意进取,奋发图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是一种境界。我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于是一句话: 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不能强求;浑浑噩噩,一事无成,我们还有挡箭牌 ——人生起落,不喜不忧,才能真自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所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既定的框架愿景,它只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但不会跳出生活,也更不会超然于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21:45

超凡脱俗,失之淡然,得之坦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与世无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21:46

一樽墨趣书法: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21:46

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豪放派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饱经挫折,但其豪放的性格和胸襟每每都让他把挫折征服,让自己的诗作不断地达到高峰,用豁达淡然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他在被贬之地关注民生并培养出很多后代的饱学之士,如王霄、姜唐佐、黎子云、符林。
苏轼被贬到儋州时,海南还是个荒芜之地,苏轼刚到海南时心情也是非常失落,”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这是苏轼刚来海南心情的写照。
后来,想到自身的前程时,苏轼旷达的胸襟战胜了现实带来的阴郁,苏轼重新振作了起来。“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这首诗已经充分显示出苏轼的豁达淡然的心态。
二、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北宋著名思想家、*家、文学家、改革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从小耳熟能详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就是出自他的手笔。顶着压力,励精图治,实行变法,不畏大地主大财阀的强权,像一株清傲有节气的梅。
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字希文,生于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年),卒于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杰出人物之一。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的时期。
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他的文学成就也蜚然可观,有《范文正公集》。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是他的代表作。
文中气势磅礴,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追求的为人准则,表达了他宽大的胸怀和强烈的责任感,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用以自勉的著名格言,至今仍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搜狗问问

四、人生本来如寄,雅舍即似我家
梁实秋,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1939年5月,梁实秋随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编委会迁至重庆北碚,秋天,他与吴景超夫妇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雅舍小品》就是在这里写就的。
论梁实秋当时所处的物质环境,与一座“牢狱”没有多大差别,且一住七年,而梁实秋豁达的心胸,实际上也就是为自己“减了刑”。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梁实秋除完成中小学战时教材编写任务外,还创作了《雅舍》等十几篇小品文,翻译了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等多部外国作品。
梁实秋的这种对待逆境的从容、平和的心态,在后来物欲横流、浮躁之风盛行的形势下,有可借鉴之处。“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
此处排比,看似多余的废话,实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各色人等自我炫耀之陋习的讥讽,亦有对自我个性的张扬,他有他的生活方式,他的人生趣味,对他人概不艳羡,亦不模仿。
五、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李白,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文曲星下凡”,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李太白集》传世。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