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企面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2:0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6 21:27

以下可以参考,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国的国企改革自1979年起步至今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改革在经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利润留成、利改税、承包制、股份制试点等阶段后,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当然,在这一点上,国内外经济学家的态度是不一致的。态度的不一致,主要是由于国外经济学家主要基于统计数字判断成效,另外国内经济学家大部分以所制定目标作为成效参照,而国外经济学家大多以过去状况作为参照。

我认为,要分析改革现状,回顾改革历程是必要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即1979年前后,国企改革启动。1980年,*决定选择一批工业企业进行改革试点。1981-1982,开始全面推行企业经济责任制,主要是分配上实行利润留成,盈亏包干,以税代利,自负盈亏。1984年5月,六届*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上宣布,国营企业将逐步实行厂长负责制。至此,国有企业改革在人事改革方面迈出重要一步。1984年,*指出明确中国现阶段的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对*与企业关系进行界定,各级*原则上不再经营企业,同年11月,*决定在少数大中型企业实行股份制试点。1986年全国部分城市进行经济承包责任制试点的基础上,1987年5月,*决定在全国普遍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国企改革又走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3年11月,*十四大召开,出台《**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在中国全面建立市场经济的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全面改革,一是抓大放小,抓好一批大中型企业,对一般小型企业要进一步放开搞活。二是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将现有企业改组成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和发展股份制企业,理顺企业产权关系,探索政企分开,解决试点企业的富余人员的问题,发展并规范各种劳动就业中介组织。随后,国家又尝试在1997年进行了新的人事结构,管理结构改革。1999年,国家决定重点抓好1000家国有企业,使其发挥经济发展的骨干作用。自2000年开始,国家开始进行对全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分类指导。2000后,国企改革也一直深

受重视,从研究国企改革的经济学家吴敬琏频繁亮相就可以看出来。

在经过以上几个大阶段的改革后,我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呈现出了以下几点大的现状:

一、基本建立的了明确的产权制度,实现了国企的政企分离。二、基本上完善了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由厂长经理负责制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转变。三、基本完成了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扩大了国有资本的可支配范围。四、基本实现了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实行了改制。五、完善了企业的人事制度,完善了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实行了多种有效的分配方式。六、国企的利润分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七、国有资本的监督力度得以强化。八、实现了部分国有股份制企业的上市,扩大了国企的资本来源。九、国企制度创新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以上几个方面现状,是由长期改革进程所积累的成果。除了上述现状以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国企改革还具有以下特点:一、大型国企正在积极吸收境外资本,实施境外并购、战略重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二、实行了一系列人才考核制度,实行了经营者年薪制。三、在垄断行业积极引入竞争,强化国企竞争意识等。

虽然以上现状,都说明了国企改革至今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但是,多年的改革进程中,也出现和积累了不少问题。下面,我想就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一个问题还是权责问题。虽然说几年的改革基本已经实现了政企分开,但是,中国的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离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还有一定的距离。*和企业相互*、干涉冲突的事件比比皆是。

其次一个是小型企业的改制问题。对于小企业的非国有化改革,从结果来看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至少它能够集中力量于大中型企业,同时增强非公经济的比重,增进经济活力。但是从过程上来说,它是失败的,企业改制黑幕重重,多数原国企负责人上演了自己的MBO。一些企业经理先将企业由盈转亏,迫使企业改制,再低价购回企业。改制是以公平性的严重损失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为代价的。

再有,国企改革中还存在巨大的人事治理结构的问题和激励机制问题。从人事结构方面来说,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缺失是主要问题。我认为,法人治理结构由厂长经理负责制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转变,应该有相应管理者的转变与之相配合。实行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必须要求管理者具有现代的管理素质、管理理念,制度适应能力,分工合作能力。使管理者真正能代表广大股东的利益,听取广大股东的意见,而非一家独到。在激励机制方面,应该再次完善对企业人员的股权激励制度,使之与个人利益相关联,激发其积极性。

最后,我认为还存在有资产问题和改革配套问题。在现今各大国企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资产负债率高,利息支出费用高。这种情况不仅将对今后的改革产生阻碍,对外资引入,企业并购重组、上市产生消极影响,还增加了银行风险,*承担坏账风险。在改革配套方面,我国也是十分欠缺的。一是没有与改革相配套的完善的立法,致使有的改革行为无法可依,纠纷不断。二是没有相应的下岗分流*,养老退休*与之乡配套,致使国企负担沉重,改革步伐缓慢。

我认为,国企今后的改革方向,就是要着力解决之前改革中积累的问题,加强制度创新,进一步强化市场在改革中的作用,在充分运用国企实力强、资金充裕、资源享有充分的优势条件下,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完成改革和发展。

第一, 进行制度创新,用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实行国有股份制企业的股权激励制度,使管理者利益与广大股东利益、企业自身利益结合。但是必须注意薪酬分配,明确薪酬与贡献之间的关系,这是在这里我想重点强调的。最近调查显示出我国众多国有股份制企业出现“双高”增长,尤其是金融企业。最明显的要数最近在网络上被网友股民痛骂的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这件事情折射出,到底企业的利润增长与企业高层的关联性有多少,到底是国家*基本面、经济基本面良好所致,还是企业管理者所致,到底企业高层与底层员工巨大的收入差有何所致,这些都是值得思考或在以后改革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二, 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防国企中的*现象。

第三,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国有企业改革的负担。完善国企改革的配套立法,是国企改革有法可依。

第四, 优化国企的利润分配。扩大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国企的资本使用效率,降低资产负债率。

任何改革都伴随着巨大的代价,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不能停止改革的步伐。我们必须认识到改革存在的问题,并尽力去解决。使改革在最小的代价下。取得最大的成功。追问谢谢啦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