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2: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4 04:44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国家对战略性、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强基计划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基础学科建设,是国家人才选拔培养的又一重大变革。
近日,天津大学获批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工程力学5个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共150个招生计划。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表示:“天津大学不断深化‘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学科发展布局,依托‘新工科’建设优势,大力推动基础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为国家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和拔尖基地建设贡献天大的智慧与力量,努力培养更多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一流卓越人才!”。
布局学科建设,勇攀科学高峰
学科优质率高。面向未来,天津大学提出了‘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学科发展布局,在教育部2017年学科评估(第四轮)中,我校14个一级学科进入A类(前10%),25个参评学科全部达到B级(20-30%)及以上;在ESI国际学科排名中,我校3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11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
科研成果丰硕。“真核生物基因组设计与合成技术”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新型工业结晶技术”率先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纯意念控制”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神工二号” 开启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脑-机交互实验,“自适应飞控算法”为无人机装上了智慧“大脑”,“生命健康科学平台”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学科群,“海燕”刷新深海滑翔机工作深度世界纪录,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落户天大,“天大智慧”助力“中国天眼”、国产大飞机C919、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的研究建设。
创新培养模式,厚植育人土壤
天津大学一直致力于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创新,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一流卓越人才。面对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天津大学将在“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等有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依托“新工科”建设优势,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解决基础科学问题,并将基础研究转化应用于实践、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天津大学实施以研究型项目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大师引领,由院士、教学名师等高层次师资引导学生科研实践。实施本—硕—博衔接的培养体系,建立本硕博人才培养方案的联动机制,科学设计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实现本硕博纵向跨层次选课、横向跨学科选课,本科阶段培养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学生在学业导师指导下有效衔接本科至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实施与世界名校名所联合培养,推动国内外双向合作,引导拔尖学生接触世界科学文化发展、融入国际一流学术群体,培养学生国际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合作能力,承担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挑战而奋斗的使命。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全方位学生立体成长档案、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在校生及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档案和能力清单,以数据和事实描述学生特点、特长和能力等,助力每位学生的人生成长。
深挖专业特色,强化学科交叉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专业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的国家级人才团队为依托,培养能够在科技、教育、经济和管理部门从事理论研究、教学、实际应用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依托首批建设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的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打造润物无声的现代数学学堂。根据数学学科人才培养规律,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研讨式教学,以不同数学主题的讨论班、暑假短期课程等培养方式替代原本科生专业选修课;拓展国际视野,与多所国际名校密切合作,在第三学年派遣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系或具有相近水平的国际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强化科研项目实践,替代传统实习实践课程,学生在课题组得到科研氛围的熏陶锻炼、在学术导师引导下踏上学术道路;实行本—硕—博衔接,整合本研阶段的专业知识体系,形成跨越本研的专业核心课程,提高课程理论深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交叉融合,依托与金融管理、生物、力学、医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融会贯通能力。
应用物理学
本专业依托学科位居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为骨干的师资力量。聚焦凝聚态物理、光学、理论物理等领域以及材料物理与化学和生物物理等交叉领域,旨在培养具有深厚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和相关交叉研究领域专门知识,志在基础物理学科、交叉学科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基础创新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学生单独编班,进校后即可选择科研导师,施行课题组自选和轮转制度,以学生的兴趣拓展和能力培养为主要科教协同培养模式,强调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并鼓励宽口径的学科交叉和融合创新。学生可获得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科教协同育人*(奖学金,科技创新基金等)。在读期间为学生提供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名校联合培养的机会。
应用化学
本专业依托全球ESI排名前1‰的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组成的师资队伍。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立志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热爱化学、理论基础扎实、研究能力突出、有责任有担当的化学及相关领域拔尖人才。实施小班化、研讨式教学;入校即配备学业导师(学生在学科群范围内自由选择),进入导师课题组加强科研能力训练;强化国内外交流合作、国际视野的培养,提供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名校学习交流的机会;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依托学校“新工科”建设在化学、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集群优势,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学习、实践与创新平台。与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教协同育人,国家纳米技术中心、中科院理化研究所等知名科研院所设有专项奖学金、提供科研实习机会、开展本科生和硕士生联合培养。
生物科学
本专业依托学科位居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为代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聚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纳米生物医学、生物大数据等方向,依托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领军人才。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本-硕-博衔接课程体系,开设多学科交叉课程,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多种选择。实施全员导师制,为每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和科研导师,开展实验室轮转,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注重国际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佐治亚理工学院等海外高校开展毕业设计、访学交流和参加iGEM国际竞赛等机会。
工程力学
本专业曾创建了国内首个力学实验室、首部力学教材。茅以升、张国藩、陆士嘉等一批学术大师曾在此执教。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教学名师6名,国家杰青等国家级学术领军人才和知名专家三十余名。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一流专业”等。所依托力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居前列(A类)。实施个性化培养模式,面向智能科技、先进制造、深海深空、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科学领域培养高素质人才:注重科教协同育人,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和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个)全部对学生开放;实施“小班精英培养”“PBL+RBL项目实践”(项目式+研究式创新实践);采用“书院导师+学术导师”双导师个性化培养;打造高端平台,学科交叉通融、资源内联外引、国内国际联培;实施本研衔接,从第三学年起执行本硕或本博衔接培养。
自强首在储才, 储才必先兴学。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985工程”、“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是全国“新工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单位。百廿年前,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创始人盛宣怀提出的“兴学强国”是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元始,亦是中国现代大学百余年来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作为全国最顶尖大学之一,天津大学瞄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实施“顶尖学科”建设计划,巩固工学优势,推进理学发展。天津大学将以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依托“新工科”建设优势,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为国家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勇攀世界科学高峰、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21世纪科学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