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

2024-05-09 来源:吉趣旅游网
现代交际 201O:m-12月总第446: ̄ 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 赵杨 (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精 神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点和难点。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积极因素 和消极因素;市场竞争因素;就业形势严峻因素,以及社会认可度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开 展的不利因素。指导者一直在努力思考希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志愿服务培育机制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9--5549(201 6)24—01 42一O2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个体或团体为了社会福利而进行的非 营利、不支酬、非职业化的行为。志愿服务能体现中华民族 助人为乐、扶困济贫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中国社会主义最有 希望的事业。努力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有利于在社会上 发扬“友爱、奉献、互助”的精神,同时志愿服务是大学生 在校期间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参与方式,是学生 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义 (一)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和崇高的信仰 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能够使学生发挥 自身的专业特长,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运用到社会志愿服务 活动中,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所学优势,满足学生 的“自我实现”。学生服务社会的同时不光为社会作出了奉 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弘扬了高校在社会服务中的新 风气,也是学生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 地体会到了奉献精神和人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不断提高人 生精神境界。 (二)充实业余时间,丰富业余生活 志愿者利用学习的空闲时间,主动参与不同形式的有 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中,能够接触到各类人群,结识来自不 同领域、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通过参与活动锻炼自己的社 交能力,扩大生活圈。同时可以接触到校园内没有的新鲜事 物、新观点,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不断在服务中吸收先进理 念,学习生活经验,迅速成长和提高。 (三)促进自身发展 在参与志愿活动中,志愿者可以通过自身和他人进行对 比,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也发现自身的不足,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取长补短,为自身成长不断助力。但是许多志愿者 目的不单纯,带着功利心去参加活动。这些人影响了整个志 愿活动的开展和活动的顺利进行,必将影响到志愿活动的整 体效果,影响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延续,最终会影响到 志愿者事业的良性发展。导致大学生志愿者和志愿活动均不 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大学生参与志愿 者活动对于志愿者本身的价值意义主要通过培训、学习、交 流、领悟、管理等活动中实现,高校应该加以重视,使得大 学生志愿者在活动中有收获,有提高。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升社会服务能 力,培养学生服务热情,社会志愿活动指导者们不断探索大 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完善。 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大学生志愿者在最初的社会服务时,多 是自发的行为,如果要每个志愿者能够在活动中长期参与, 并将志愿的活动转化成一种自觉的行动成为其生活的重要组 成部分就应该有相关的机制和制度,使志愿服务不断地走向 长期化、规范化。为了更好地在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提高学生志愿服务社会的意识,因此,高校基于丰富志 愿服务内容和把握志愿服务精神培育方向出发,通过打造志 愿精品项目,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让大学生志愿 者们更好地服务社会,持之以恒地参与志愿服务。应该建立 志愿服务奖励制度,不定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成 绩显著的同学进行证书或精神鼓励,这样会对吸引更多的志 愿者,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更多的有志青年主动加入 到志愿服务的事业中。同时可以在志愿服务中表现好的学生 在就业、择业、创业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 (2)无论是党和中央政府关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求,还是民间组织基于公 众的召唤,志愿服务精神都已经成为了时代不可或缺的共 识。它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 会发展进步的时代需求,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总 书记曾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弘扬奉 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 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 大贡献。”这对志愿服务精神作出了完美的诠释。志愿者的 行动主要目的就是把个人或者集体的爱心奉献需要帮助的个 体或群体,志愿者提供的服务质量取决于受服务对象的满意 程度。让受服务对象对志愿者合理的评价,能够客观地反映 出志愿者的水平。受服务者的评价既是对志愿者的鼓励也是 对志愿者的鞭策,能够有助于大学生志愿者更好地服务。 (3)建立相应的制度,让服务更规范化合理化。首先 是认证机制,通过认证机制,使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志愿服 务团队的一员,这样就让参与者有了强烈的归属感,以团队 为荣,以这个组织为荣,共同努力不断作出贡献。整个认证 过程,不光是参与者参与活动的初期,而是贯穿于活动的始 终,使成员无时不刻地得到认可,做到活动开展时有人管, 活动进行时有人管的合理场面。其次是服务情况汇报制度, 随时接受志愿者向组织汇报自己的服务情况,就犹如学生交 思想汇报一样,随时随地的进行汇报。从而能够按照志愿者 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和帮助,或者对服务情况进行协调,从 而把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消极因素消灭在萌芽中,以 二、打造精品项目,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 (1)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是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 赵杨,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交际 2O16: ̄F-12月总第446期 便更好地进行服务。再次是志愿服务评价制度,志愿者服务 社会的时候,会得到社会对志愿者的评价,评价的好坏直接 反映出整个服务是否受欢迎,体现出服务的质量。社会对志 愿者的正确评价,是对参与者创造社会财富的认可和精神支 柱,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志愿者也需要自己被社会认可 和支持。这种心理需求刺激着志愿者的行动,这也是志愿者 行动的动力来源,能够鼓他们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创新。合理 地利用好这种需求,将正确的评价机制建立起来,并引入到 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必将能够推动整个活动向着正确的方 向进行。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过程的不利因素 (1)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过程中有着诸多不利 因素,首先,志愿服务动机呈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其中, 积极方面是以有利于他人为目的的服务奉献型和从众参与型 两种志愿服务类型;消极方面是以有利于自己为目的的自我 实现型和主观为己型两种志愿服务类型。那么,随着社会的 发展和科技的繁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以个人为中心的享 乐主义、功利主义等西方糟粕精神不断腐蚀着大学生思想意 识,志愿服务意识呈功利性特点 志愿服务意识淡薄,功利 性较强,积极服务奉献型的志愿服务较少,这一切严重冲击 着当代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培育。许多大学生都是无利不 起早,往往是参加一两次志愿活动就放弃了,服务意识比较 淡薄。 (2)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激烈,这在不同 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传递正能量的价值观念,促使大学生志 愿服务的责任心变弱,缺乏集体:观念。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 责任心不强体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为了“应景”,有的 是流行于形式,比如在雷锋活动日,3l5消费者权益日等节 日到来之时,志愿服务活动风风火火,节日气氛淡化之后, 志愿服务活动来无影,去无踪,:这种志愿服务精神很难真正 根植于志愿服务活动中去。正是因为这种虚伪而流行于形式 的志愿服务活动,促使受助者对其抵触情绪较强,同时参与 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不纯,而使这种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整体 的计划性,志愿活动内容和形式较单一,实效性和持续性较 差,这严重削弱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效果。 (3)在就业形式严峻的情况之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热 情不足,参与志愿活动取决于兴趣和志愿的那种从众心理, 受从众心理的冲击而缺乏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同,缺乏参与 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动性。同时,新老志愿主体工作衔接不 畅,对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工作影响较大,志愿服务热情高涨 的那一部分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的理解也不够深刻,自我 价值和志愿服务精神提升较慢。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热情对 于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已经刻不容缓。 那么,高校应该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实力,组织志愿 精英社团,打造精品项目,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建立 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理念,按照章程开展活动,非 营利、公益性、专业性的学生社团组织。通过培植以丰富志 愿精神培育方法的教育工程,完善培育措施,构建大学生志 愿服务观念。同时需要社会对大学生志愿活动给予正确的评 价,不断地鞭策和激励志愿者们前行,从而吸收更多的人参 与,这样形成一个志愿服务光荣的氛围。 四 通过志愿服务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提高学生服务社会意识,在大学期间让学生参与 到社会实践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捷径。在新时期,社会要 求学校要不断地培养与社会接轨的人才,出色地完成学生的 思想升华,促使学生在服务中不断地提升自己服务社会能 力,带着感恩和回报社会的爱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同时要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导师团队,不断地关注志愿 团队的发展,科学指导团队的建设,及时解决志愿团队在服 务时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使志愿活动常态化。在活动 时,通过一个社会实践爱你活动,覆盖和普及到一群人,共 同去解决一类的问题,不断地完善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形成 志愿服务品牌,实现项目常态化发展。聘请有经验的知名学 者对志愿服务团队进行培训,深化学生服务理念,使得社会 服务变得专业化、规范化,为打造服务型和管理型的专业服 务人才而努力。 (2)高校可以利用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宣传服务的 细节,宣传服务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弘扬奉 献精神,使服务成为一种文化,一种高校特有的文化,将奉 献、友爱、互助的传统美德传承和发扬,与我国国情相结 合,与时代相结合,与实现中国伟大中国梦相结合,不断探 索一条适合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路,形成高校特有 的志愿服务文化。 (3)不断丰富志愿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引领志愿服务方 向。引导大学生志愿服务向着专业知识和服务活动内容相匹配 的形式进行。发挥志愿者的专业特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如,送体育到社区活动,全民健身、终身体育是体育人的终身 事业。活动中志愿者们向群众普及健身器材的使用,有氧运动 和无氧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一些简单健身操。普及一 些运动常识,包括运动损伤的处理,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 健身方式等。通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服务社会并在整 个过程中指导,顺利实现专业和实践的合理结合。 【参考文献】 [1]刘兰兰.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探究[J】.青春 岁月,201 1(24). [2】韩晶.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障碍研究[J].山东青 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2). 责任编辑:张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