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化学】九年级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2021-04-18 来源:吉趣旅游网
【化学】九年级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2.实验室用KClO3制氧气并回收MnO2和KCl,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用装置甲收集氧气

B.用装置乙溶解完全反应后的固体 C.用装置丙分离MnO2和KCl溶液 D.用装置丁蒸发分离后的溶液得KCl晶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故B正确;C、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C正确; D、蒸发时要变加热边搅拌,故D不正确。故选D。

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1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0g,故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选项A正确;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选项B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故将4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并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0g,故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选项C正确;

D、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都成为30℃时的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选项D错误。故选D。

4.如图是KNO3、MgSO4、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把40g 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9

B.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

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D.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蒸发结晶法提纯 【答案】B 【解析】 【详解】

A、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0g,所以把40g 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0g:70g=2:7,故A错误;

B、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大,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小,所以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故B正确;

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溶解度减小,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会析出晶体,故C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故D错误。 故选:B。

5.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B.恢复至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c的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t2℃时,Sa>Sb=Sc, 故溶质质量分数a>b=c;由于温度没有变,因此S不变,故恢复到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蒸发后,都有固体析出,因此还是饱和溶液;降温到 t1℃,c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6.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

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7.下面是四个实验相关的图象其中对应表示正确的是( )

A.I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ΚNO3溶液中加ΚNO3固体 B.Ⅱ是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Ⅲ是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水稀释 D.Ⅳ是实验室加热一定量的ΚMnO4制取O2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酸碱溶液的稀释;盐的化学性质。

A、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即图象的起点不能在0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混合物的总质量应不断的增加,故B错误;

C、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水稀释,随着水的加入,溶液的pH应逐渐增大且无限的接近7,故C错误;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一段时间后开始生成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不再生成氧气,故D正确; 故选D。

8.小张同学用某固体物质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溶液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d中溶质质量大于溶液c中的溶质质量 D.溶液a和溶液b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C 【解析】

根据溶液的转化以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改变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即

可。

解:A、从溶液c 和溶液d可以看出,降低温度则溶液中会析出晶体,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

B、溶液b中加入20g固体得到的溶液c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说明加入的物质全部溶解,故溶液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正确;

C、溶液c变成溶液d是降温导致溶解度变小,从而析出晶体。由此可知,溶液d中溶质质量小于溶液c中的溶质质量,故错误;

D、由溶液a到溶液b只是温度升高,溶质没有变化,故溶液a和溶液b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C。

点睛:溶解度的变化特点以及溶液的转化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

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向50g水中加入甲可得80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g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D 【解析】 【详解】

A、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正确,因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t1℃时,向50g水中加入甲可得80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g正确,因为该温度下50g水溶解了30g溶质,那么100g是就恰好溶解60g溶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11.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2 ℃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析出晶体质量 a>b B.t2 ℃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C.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 > a > c

D.在t1 ℃时,a、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A、t2℃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质量 a>b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t2℃时,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00ga的饱和溶液错误,因为在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50g,所得溶液质量=25g+50g=75g;故选项错误;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正确,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c的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还是最小;故选项正确;

D、在t1℃时,a、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l℃,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

B.t2℃时,A、B、C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l℃时,将A、B、C各10g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D.取12gA放入t1℃时的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说明A溶于水时吸热。 【答案】A

【解析】A、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由于A、B溶解度都随温度降低而降低,所以都有晶体析出,但是A受温度影响较大,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而C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无晶体析出而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B、t2℃时,由于不知道A、B、C溶液是否饱和,无法确定质量分数是否一定相等,故错误;

C、tl℃时,A的溶解度为10g,即10gA物质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将A、B、C各10g放入50g水中,A不能完全溶解,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故错误; D、tl℃时,A的溶解度为10g,即10gA物质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取12gA放入t1℃时的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说明溶解度增大,温度升高了,说明A溶于水时放热,故错误。 点睛: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

13.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2.7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4% B.50% C.55% D.68% 【答案】A

【解析】碳酸钾、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CO3+2HCl═CaCl2+H2O+CO2↑、K2CO3+2HCl═2KCl+H2O+CO2↑,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钾、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可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两个氯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71,碳酸根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60,差是11,即完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1份质量.实际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82.7g-75g=7.7g,设原混合物中含碳酸根的质量为x,则60:11=x:7.7g,x=42g;则所含金属元素质量为75g-42g=33g,原混合物中

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3g×100%=44%。 75g点睛:掌握反应前后金属元素的质量不变、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充分反应后盐酸可能有剩余,蒸发时剩余的盐酸挥发掉,故不能用稀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进行计算;碳酸钾、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CO3+2HCl═CaCl2+H2O+CO2↑、K2CO3+2HCl═2KCl+H2O+CO2↑,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钾、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可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由与金属离子结合的酸根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差,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4.NH4Cl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为NH4Cl B.t3应介于40℃﹣50℃

C.55℃时,分别将两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得到固体质量甲>乙 D.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A. 据溶解度表可知,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乙是NH4Cl,正确;B、40℃时,Na2SO4的溶解度是48.4g,50℃时,溶解度变小,是47.5g,且t3℃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t3应介于40℃﹣50℃,正确;C、据溶解度表分析可知,55℃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2SO4的溶解度,故分别将两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得到固体质量乙>甲,错误;D、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从t3降温到t1时,溶解度变化相同,故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正确。故选C。

1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B.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t1℃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7% 【答案】C 【解析】

A. 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B. t2 ℃时,a的溶解度是30g,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部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正确;C. 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c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a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16.7%,b的溶质质量分

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错误;D. t1℃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点睛: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00=16.7%,正确。故选C。

16.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乙物质可能是KNO3

C.在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的甲、乙溶液均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甲物质可能是KNO3,故B错误; C、在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甲、乙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t2℃时的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均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7.下图中,图一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图二中分别向两支试管内滴加一定量的水后,X和Y的饱和溶液均变混浊,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0℃时,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①>③>②>④ B.X为Ce2(SO4)3,Y不一定是NH4H2PO4

C.若NHH2PO4中混有少量的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除去 D.20℃时,将40NaCl加入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2:5 【答案】D 【解析】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故A正确;B、氢氧化钠溶于水使溶液温度升高,Ce2(SO4)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为Ce2(SO4)3;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升高降低,NHH2PO4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是NHH2PO4或NaCl,故B正确;C、磷酸二氢铵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提纯NH4H2PO4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C正确;D、22℃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将40NaCl加入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36g:100g=9:25,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8.烧杯中有一定质量的MgO和MgCO3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

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6g不饱和溶液。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A.16.6%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方程式:MgO+2HCl=MgCl2+H2O 、MgCO3+2HCl═MgCl2+CO2↑+H2O 可知:同样质量的稀盐酸与MgO和MgCO3反应时生成氯化镁的质量相同,故可按只有氧化镁计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化镁的质量为:156g-150g=6g 。 设6g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为x

B.6.1%

C.12.2%

D.9.1%

MgO+2HCl=MgCl240956gx406g= 95x解得x=14.25g

+H2O

14.25g100% ≈9.1%。故选D。 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56g

19.将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物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

C.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

D.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纵坐标是剩余固体质量,温度越高,剩余固体越多,表明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选项A错误;

B、t1℃时,剩余固体都是10g,说明溶解了20g,因为水的质量是50g,所以甲、乙的溶解度均为40g,选项B错误;

C、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固体减少5g,应该是溶解了5g,选项C错误; D、c中剩余固体最少,a中次之,b中剩余固体最多,所以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选项D正确。故选D。

20.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3℃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1℃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是乙>甲>丙 B.t3℃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60%

C.t3℃甲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2℃析出晶体由多到少的顺序为甲>乙 D.A点表示是物质乙的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

A、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次之,降低温度,甲、乙物质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3℃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所以t3℃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1℃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是乙>甲>丙,故A正确; B、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37.5%,故B错误;

C、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降低温度到t2℃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A点在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是物质乙的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60g100% 160g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无 2.无 3.无 4.无 5.无 6.无 7.无 8.无 9.无 10.无 11.无 12.无 13.无 14.无 15.无 16.无 17.无 18.无 19.无 20.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