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2020-05-28 来源:吉趣旅游网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背景: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主要以系统的观察为基础。而对于我们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观察对象应该有以下特点:相对静止,比较便于观察;生活中常见,经常观察能够发现一些平常未能发现的秘密。选择这样的观察对象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作为《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来说,不论是新老教材都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学习内容、观察对象有所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新教材更充分地考虑了学生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的发展,并要求学生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和测量,体验观察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具:

实物投影仪或小黑板绘制气泡图、维恩图;多媒体播放器或MP3播放器;吹泡泡器、清洁精、花露水、香水、蜡烛、打火机等。水槽、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1个装有水的水槽、吹泡泡器、清洁精等。

学生自带: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做一个“闭眼游戏”好吗?

请同学样缓慢地闭上你们的双眼,放飞你们的想像。

2、用多媒体或MP3播放器播放班德瑞音乐《清晨》。

师用语言帮助学生想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同闯入了一片迷雾森林,那里有自由流淌的风,穿过浓密树叶的会跳舞的阳光,欢快清脆的鸟叫声。多么美妙的早晨,我们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做一个深呼吸……

3、睁开又眼,谈谈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吸进了什么。

方案A:如果学生能回答出“空气”,则顺利地引出课题。

方案B: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来,师可引导:是不是感觉有一股气从鼻子吸入,科学上把这种气叫做“空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我们知道的空气

1、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课本P75气泡图中。(如果学生感觉有困难,可引导启发: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可以运用你的各种感官来感受一下空气是什么样的。再想想,除了在教室里,你还在哪里也感受到了空气。没有空气,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2、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学生说,教师运用实物投影或小黑板整理归纳。

→引导学生观察气泡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三、空气存在吗

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但是口说无凭,你们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2、师:可以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透明塑料袋、玻璃杯、吸管、气球等)思考看看。

→老师这里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一个装着水的水槽,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请大家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每人选择自己方法向另外三人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组员认真听讲解,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设想学生可能想到的实验有以下几种,教师可适当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点拔。

①用透明塑料袋装空气,使空气鼓起来。

②用吸管往水里吹气。

③把玻璃杯倒扣水中。

④吹气球……)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

(适时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并请学生试着举例。)

四、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回顾水的特点;

→相同的地方;

→比较不同。

(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然后把它们填写到课本77页。)

2、全班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利用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维恩图,与学生交流。

3、探究空气比水轻

师:空气和水,哪个轻?哪个重?说一说你是怎样证明的?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当小组内一名同学动手操作时,其他组员认真观察。

(对于感觉有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适当启发。设想学生可能想到的实验有以下几种:

①装一杯空气(空杯子)与水比较轻重。

②装一袋子空气和一袋子水来比较。

③延伸“空气存在”的实验:把玻璃杯倒扣水中,倾斜杯子,可以看到气泡从杯口向上跑出。

④延伸“空气存在”的实验:用吸管往水里吹气,气泡向上冒。

⑤延伸“空气存在”的实验:把吹好气球压入水中,气球向上升……)

4、空气的流动

①师:水能流动,空气能流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可在进行到这一环节时,悄悄把花露水洒到讲台桌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还可请一位学生上台吹泡泡,让大家通过观察泡泡的流动,感受空气的流动。

★或师生合作点燃生日蜡烛,观察火焰与烟的流动。)

②动手画一画风。

③思考: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

五、总结与延伸

1、回到课前的气泡图,看看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前我们所知道的一样吗。

2、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再去探究?

下节课我们想研究什么?

教学反思:

1、以旧带新,在学生原有的的生活经验、经历基础上,设计与课题直接关联的实验活动。

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存在的经验是学习本课的重要教学资源,将是在课题的引出,空气的寻找都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对“科学就在身边,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就能有所发现”这一思想的认同与接受,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深入展开。

2、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充分体验和感悟。

科学课的教学强调动手,更强调动脑。在引导学生活动时,始终不能忽视学生的思考活动。在各层次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始终要让学生伴随着思维的参与。随着学生所获得的事

实的增多,希望学生的思考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有深度。本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所观察到的现象来分析空气的性质,并要求他们用文字的方式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很好的使学生保持思维与活动同在,否则活动会仅停留在“玩”的层面。

空气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的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搀扶下逐渐放开,先大胆猜测空气的存在再动脑筋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课能产生的现象,然后思考着去进行亲历实验的过程,学会正确的探究方法,通过先动脑筋想再动手做,动口说,多方位强化学生对空气存在的体验与感悟,增进对空气存在的认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