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来刷格式的论文

2023-07-30 来源:吉趣旅游网


毕业论文

题 目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系 别 经济学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 级 2008级 层 次 本科 学 号 200851101123 姓 名 宋灏榆 指导老师 桂嘉越 讲师

2012年4月10日

广东培正学院教务处制

毕业论文(设计书)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书)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设计(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设计书)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设计书)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设计书)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设计书)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设计书)评选机构将本论文(设计书)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论文(设计书)属于: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的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手写)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手写) 年 月 日

目 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 1绪论 ..............................................................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2文献综述 ..................................................... 2 1.3研究思路及方法 ............................................... 3 2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状 .............................................. 4

2.1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规模总量大 ................................... 4 2.2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结构不平衡 ................................... 5 2.3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增长速度快 ................................... 6 3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分析 .......................................... 7

3.1中美资源比较优势 ............................................. 7 3.2中美宏观经济失衡 ............................................. 8 3.3国际产业转移 ................................................ 10 3.4美国出口管制 ................................................ 12 3.5中美统计标准差别 ............................................ 13 4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对策 ............................................. 16

4.1科学完善外贸统计制度 ........................................ 16 4.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贸多元化 .......................... 17 4.3正确运用政策与法律机制处理双边贸易纠纷 ...................... 17 4.4理性应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 18 参考文献 ........................................................... 20 致谢 ............................................................... 21

中文摘要

自中美建交以来,中美两国贸易逐年增长。进入21世纪,中美贸易呈现快速度和高增长的典型特征,双方经贸交互程度逐渐加深,经济联系也日渐紧密。在中美贸易逐年增长的同时,中美贸易不平衡日益突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产生和扩大,不仅是经济全球化之中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也是中美两国宏观经济失衡的典型表现。本文从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状出发,着重从资源比较优势、宏观经济失衡、国际产业转移、美国出口管制和中美统计标准差别这五个方面分析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复杂成因,进而从外贸统计制度、产业结构、政策法律机制和人民币国际化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应对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美贸易;贸易不平衡;国际产业转移;经济失衡;人民币汇率

I

Abstract

Since the establishing of Sino-American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trade between the two has been increasing drasticall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Sino-American trade constitutes a high-volume and speedy growth, gradually creates closer economic ties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In the mean time, the problem of Sino-American trade imbalance appears. It is the collective result of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a typical expression of Sino-American macroeconomic imbalances. This article will first assess the problem with 5 aspects, namely,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macroeconomic imbalance,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relocation, American export control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standard deviations among Sino-American trade statistics. Secondly, the article suggests from 4aspects, foreign trade statistics system, industry structure, political and legal mechanisms, and internalization of RMB the possible solution to the Sino-American trade imbalance. In short, this article will evaluate the Sino-American trade imbalance,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trade imbalance, and actively promote foreig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exchanges.

Key words: Sino-American trade;trade imbalance;international industry transfer;economic imbalance;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II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1979年中美两国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两国贸易进入迅速发展时期。据中国官方统计,1979年中美贸易额增长至24.5亿美元,1988年中美双边贸易额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00.1亿美元,美国跃居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03年中美贸易迈上上千亿美元新台阶,迅速攀升至1263.3亿美元,2010年中美双边贸易额激增至3853.4亿美元。①目前,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则已成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商,第三大出口商。在中美贸易的发展过程中,高增长和互利互惠已成为中美贸易的典型特色。

在两国贸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严重和突出。据美国官方统计,在中美贸易中,1983年美国出现贸易逆差,差额为3.2亿美元;1994年攀升至295亿美元;2010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高达2730.6亿美元;②2011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扩大8.2%,至2954.6亿美元,创2008年来最高。中国官方统计则表明,1983年中国对美贸易逆差为10.5亿美元;1994年

③中美贸易顺差为80.9亿美元;2010年达1812.6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两国的贸易逆差逐年增大,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加剧了贸易摩擦,而双边贸易摩擦已成为制约中美贸易关系的重要因素。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扩大,不仅直接影响到中美双边贸易的正常发展,而且对中美关系的健康和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贸易方面,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输美产品多次使用贸易特别保障条款,导致近年中美贸易摩擦频频发生。在经济方面,美国促使美元大幅度贬值,以此变相向美国对华出口企业进行补贴。中美贸易不平衡造成的影响由经济层面慢慢扩散到政治层面,美国还以“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断向中国施加巨大的政治压力,在政治领域产生了不良扩散效应。由此引发中美两国政府以及相关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网站。

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10/tab4370/module3760/info286991.htm ②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bea.gov/newsreleases/international/trade/tradannnewsrelease.htm ③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http://zhs.mofcom.gov.cn/aarticle/Nocategoru/200405/20040500218163.html

1

因此,如何客观看待并有效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贸易的正常发展,更关系到中美关系是否能健康持续地发展,对我国有效处理贸易不平衡问题、促进对外经济政治交往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2文献综述

中美贸易不平衡是近年来研究反倾销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许多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广泛深入研究。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

沈国兵(2005)通过对中美双边贸易中相应产品显性比较优势的测算,强调中美比较优势的不同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扩大的现实原因。

何伟文(2010)认为美国经济失衡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本质原因。 殷越男(2008)认为全球产业转移造成美国产业空心化、东亚产业再次转移和中国成为全球装配车间这一经济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中美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

石广生(1997)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具有复杂成因,主要体现在大量转口贸易的存在,以及美国对中国加工项目投资的不断扩大,而且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的销售不断增长,客观上是中美贸易失衡加剧。

周也(2009)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指出两国间比较利益的差异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

林珏(2008)通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中美双边贸易产品的竞争力状况,认为中国的比较优势已经释放,而美国始终没有对华开放高科技产品出口,只要美国放松对华出口管制,是完全能够实现对华贸易平衡的。

王亚飞(2009)以中美贸易的现状和特点入手,分析了美国贸易政策的本质与最新变化,强调中美不平衡是美国对中国实行歧视性贸易限制政策和严厉出口管制政策所导致的直接结果。

贾怀勤(2009)以分析美国服务贸易中的跨境贸易、附属机构销售和公司内部贸易等数据的基础上,指出中美贸易平衡未将服务贸易列入统计,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统计数据出现扭曲。

Feenstra(2002)认为,中美两国的出口计价方式是不同的,美国的出口统计是按照FAS的方式统计的,而中国的出口统计是按照离岸价格计算的,两者的

2

差别在于装船费用,FOB的价格包括装船费用,FAS则不包括,这项费用一般占到1%左右。

Eckaus(2004)研究了1985-2002年中美贸易与汇率关系,发现人民币美元汇率对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不存在显著影响。

1.3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和整理有关中美经济、贸易方面相关数据,制作大量图表和模型,尝试以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实证分析为基础,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重点依据“规模-结构”、“宏观-微观”、“静态-动态”、“内部-外部”的逻辑思路对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

在论文的结构安排上,除绪论部分外,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状。主要从规模总量、结构和增长速度三方面阐述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状。第二部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分析。主要从资源比较优势、宏观经济失衡、国际产业转移、出口管制和统计标准差别五方面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第三部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对策。主要从外贸统计制度、产业机构、政策与法律机制和人民币国际化四方面对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3

2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状

2.1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规模总量大

在中美贸易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双边贸易额的逐年增长,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规模总量也日渐庞大。据美国官方统计,在中美贸易中,1983年美国出现贸易逆差,差额为3.2亿美元,1994年攀升至295亿美元,2010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高达2730.6亿美元。①2011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扩大8.2%,至2954.6亿美元,创2008年来最高。中国官方统计则表明,1983年中国对美贸易逆差为10.5亿美元。直至1992年中国首次出现贸易顺差,差额仅为2亿美元,1994年中美

②贸易顺差为80.9亿美元,2010年达1812.6亿美元。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是自1994

年起,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是自2000年起,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由此,中美双方在贸易不平衡问题上的争议和分歧逐渐扩大。

表1 1983-2010年中美贸易进出口额与贸易差额 (单位:亿美元) 年度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中方统计 出口 17.2 24.3 23.4 26.3 30.4 33.8 43.9 51.8 61.9 85.9 169.6 214.6 247.1 266.8 327.1 379.4 419.5 519.9 进口 27.7 40.4 50.9 47.2 48.3 66.3 78.6 65.9 80.1 83.9 102.6 133.7 161.1 161.5 163 168.8 194.8 222.3 平衡 -10.5 -16.1 -27.5 -20.9 -17.9 -32.5 -34.7 -14.1 -18.2 2 67 80.9 86 105.3 164.1 210.6 224.7 297.6 平衡 -3.2 -2.9 -4.2 -16.6 -27.9 -34.9 -61.8 -104.1 -126.9 -183.1 -227.8 -295 -337.9 -395.2 -497 -569.3 -686.8 -838.1 美方统计 出口 21.6 29.9 38 31.1 35 50.2 58.1 48.1 62.8 74.2 87.6 92.8 117.5 119.9 128.6 142.4 131.1 162.1 进口 24.8 32.8 42.2 47.7 62.9 85.1 119.9 152.2 189.7 257.3 315.4 387.8 455.4 515.1 625.6 711.7 817.9 1000.2

①②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bea.gov/newsreleases/international/trade/tradannnewsrelease.htm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http://zhs.mofcom.gov.cn/aarticle/Nocategoru/200405/20040500218163.html

4

续表1 1983-2010年中美贸易进出口额与贸易差额 (单位:亿美元)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542.8 699.3 924.7 1249.4 1629 2034.7 2327 2523 2208.2 2833 262 272.3 338.6 446.5 487.3 592.1 693.8 814.4 774.4 1020.4 280.8 427 586.1 802.9 1141.7 1442.6 1633.2 1708.6 1433.8 1812.6 -831 -1030.6 -1240.7 -1622.5 -2022.8 -2341 -2585 -2680.4 -2268.8 -2523.8 191.8 221.3 283.7 344.3 411.9 536.7 629.4 697.3 694.9 817.6 1022.8 1251.9 1524.4 1966.8 2434.7 2877.7 3214.4 3377.7 2963.7 3341.4 数据来源:中方数据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美方数据源自美国商务部。

2.2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结构不平衡

在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中,中美两国处于完全不同的经济地位。美国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充足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市场与金融体系,农业和服务业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处于世界经济和产业链的高端。相比之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着丰富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土地等基础资源优势,但是缺乏资金和高新技术,市场和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服务业还处于较低水平,处于世界经济和产业链的低端,这一态势决定了中美贸易结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也体现在中美贸易差额的结构态势之中。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美贸易顺差均源自货物贸易,且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受中国的产业结构、政策引导再加上美国的消费模式、低利率水平、出口管制以及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结构低下,多是不具备比较优势的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产品。中国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和附加值较低的一些加工工业,这些产品在服务业占GDP接近80%的美国其需求只能从国外进口,而中国产品的低价格造就中国产品成为他们的首选。2005年,中国加工贸易对美顺差额占中美贸易顺差额的81.4%。①据美国官方资料显示,1971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实现顺差9.58亿美元,此后,规模逐年扩大,2005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高达580.3亿美元,为1971年顺差额的60.5倍。②对服务项目的需求随着中国服务市场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增加,美国对华服务贸易的优势将日趋突出。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网站。

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10/tab2453/module72494/page26.htm ②

数据来源:美国普查局网站。http://www.census.gov/foreign-trade/index.html

5

2.3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增长速度快

随着中美双方贸易的发展,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增长速度不断提升,而且中美贸易不平衡也在逐渐加剧。自1992年起,中国对美国顺差的年均增速一直保持在15%左右,在1997年甚至高达55.8%。在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美贸易增长速度加快,中美贸易顺差屡创新高。据中国统计数据显示,在2006年1月,中国对美贸易实现顺差100.7亿美元,同比增长37.4%。2009年,中国对美进口扩大,中美贸易顺差第一次出现负增长,降低15.4%,2010年回升至11.2%。①

中美双方关于贸易不平衡的争议和分歧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中美贸易差额的方向和定性。根据美国官方统计,美国1983年的逆差额为3.2亿美元,且自从开始中美贸易逆差方向开始出现逆转。而中国官方统计则表明,1983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逆差为10.5亿美元,1983年至1991年间,中美贸易的正向差额仍然属于美国,中国一直处于逆差地位。因此中美两国在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上引发争议。直到1992年,中国在中美双边贸易中第一次实现顺差,差额为2亿美元。而美国官方统计,当年中国对美顺差高达183.1亿美元。虽然中美双方统计的贸易差额差距较大,但对于中美贸易差额的方向和定性达成一致。另一方面是关于中美贸易差额的规模。根据中国官方统计,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额在1992年仅为2亿美元,但于2010年增长至1812.6亿美元。②而美国官方统计表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于1990年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04.1亿美元,1992年的贸易逆差额升至183.1亿美元,2010年则高达2730.6亿美元。③中美关于贸易

差额的统计数据差异由1992年的181.1亿美元激增至2010年的918亿美元。因

为中美官方关于双边贸易差额的统计数据具有直观性且更关乎各自的国家利益,所以中美两国关于贸易不平衡的争议和分歧由于直观上的数字增长而进一步扩大。

①②

数据来源: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统计数据计算所得。http://zhs.mofcom.gov.cn/tongji/shtml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网站。

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10/tab2453/module72494/info286991.htm ③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bea.gov /international/index.htm#bop ④

数据来源: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美国商务部统计数据计算所得。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10/ http://www.commerce.gov/

6

3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分析

3.1中美资源比较优势

在中美贸易中,两国的资源比较优势截然不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技术熟练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土地等基础资源优势,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且开发利用的水平尚且不高,在技术上始终处于落后地位,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出口主要依靠外商投资企业,而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又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占据比较优势。与之相比,美国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充足的资本、先进的科研技术和完善的市场和金融体系,在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和服务产业中占据比较优势,信息技术产品在国内销售和出口方面已成为美国的最大工业部门。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美间的比较优势差距正日益缩小,依照中美各自的比较优势,可以发现中美贸易的商品结构构成呈明显的互补性。中美两国之间不是在同一水平上的竞争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关系,双方贸易不平衡基本上属于合理的国际分工。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按照资源比较优势,在中美贸易中,中国主要向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则主要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及服务产品。

表2 美国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农业产品 初级产品 劳动密集产品 [0、1、2] 1.87 1.9 1.65 2.36 2.43 2.62 2.47 2.26 2.53 2.61 2.6 [3、4] 0.56 0.54 0.52 0.5 0.35 0.3 0.28 0.25 0.23 0.21 0.2 [6、8] 0.72 0.63 0.63 0.67 0.68 0.71 0.65 0.58 0.55 0.51 0.45 资本密集产品 [5、7、9] 0.98 0.97 1.01 1.02 1.04 1.03 1.02 1 1.02 1.04 1.06 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各国进出口数据整理所得。

在中美贸易中,美国对华的贸易出口总量相对偏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不足,再加上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严格限制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造成美国的资源比较优势不能发挥。而中国对美的贸易出口总量极高,加工贸易产品占据对

7

美出口的主导地位并日趋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这不仅使得中国的资源比较优势进一步发挥,而且进一步扩大了中美双方的资源比较优势发挥的反向效应。因此,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根本因素是中美资源比较优势的不同。

表3中国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农业产品 初级产品 劳动密集产品 [0、1、2] 0.42 0.43 0.49 0.56 0.52 0.51 0.52 0.5 0.53 0.54 0.55 [3、4] 0.32 0.32 0.33 0.34 0.45 0.49 0.5 0.45 0.46 0.42 0.38 [6、8] 1.12 1.15 1.13 1.08 1.07 1.09 1.05 1.02 1.07 1.09 1.13 资本密集产品 [5、7、9] 1.04 0.97 1.01 1.02 0.86 0.88 0.86 0.81 0.83 0.85 0.87 数据来源:据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各国进出口数据整理所得。

3.2中美宏观经济失衡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分工作为经济全球化客观结果也导致了世界经济失衡。世界经济失衡的突出体现是美国宏观经济的失衡。对外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失衡是宏观经济失衡的两个方面,且两者紧密相关。

美国对外经济失衡体现为巨额的经常账户赤字——贸易逆差与美元汇率的长期持续贬值。美国对外贸易逆差规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00年后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这导致了美国经常账户产生巨大赤字。目前,美国处于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的“双赤字”状况,并以此来支撑经济的发展。对此美国联邦储备局推行“有秩序的调整”的美元汇率策略,这意味着美元汇率将逐步贬值,但不会出现剧烈波动。

在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中,长期借贷消费已成为支撑美国经济发展的这一典型特征突出表明美国国内储蓄严重不足。美国的储蓄率自1980年以来持续下降,到2001年更是降至0.3%的历史低点。①美国国内经济政策是导致其对外贸易失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网站。http://www.bea.gov/national/index.htm#gdp

8

衡的主要原因,美国国内总需求大于总供应的结果是导致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源。

从美国经济的商业景气状况上看,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美国经济在21世纪初的经济危机期间还能实现低通货膨胀的增长。2000年到2010年间,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因是其贸易依存度由18.2%上升到30%。过去十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增加了468%,是美国对外贸易中增长最快的。2010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高达32.2%。据美国官方统计,美国经济于2010年第四季度增长2.8%,工业生产和实际收入等经济指标同比增长0.6%,失业率则上升到10.9%。这说明,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是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

从美国的经济结构上看,目前退出高成本低附加值的制造业领域,由制造业向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升级,从而获取并占领高新技术业务市场。由于美国国内劳动力和基础资源的成本高,加工制造环节就只能转移海外,国内只剩下高附加值的关键性环节,这使得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利润丰厚。由此可见,美国宏观经济失衡加剧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进一步加大。

中国对外经济失衡体现为不断增长的经常账户盈余——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中国的经常账户总体从1990年开始出现盈余,并逐年递增。而1992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首次出现,2000年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开始高速增长,规模也日渐扩大。人民币汇率改革自1994年并轨以来逐步深化,且呈现出持续升值的趋势。

在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中,人口结构老龄化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为此居民大量积蓄的社会保险导致中国的高储蓄率。再加上中国市场经济缺乏相关的金融工具,进一步推高国内储蓄率。除此之外,中国国内内需存在严重的不足,使得储蓄远大于投资,在经常账户上产生贸易逆差,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中国的经济结构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的程度不高,加工贸易是制造业产品出口的主导,平均占50%以上,服务业逐渐增长,但出口水平较低。

从中国经济的商业景气状况上看,投资和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实现了稳定高速的增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外贸依存度一直偏高。2000年至2010年,中国外贸依存度由39.6%升到49.5%。据中国官方统计,2010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3%,2011年则总体上涨5.4%,12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

9

比涨4.1%,这些都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失衡进一步加剧。因此,中美两国这种反向的宏观经济失衡状况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结构性因素。

3.3国际产业转移

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分工和标准化生产,因而导致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通过分阶段的、梯度较为明显的产业转移,逐渐形成了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兼有的国际分工体系。韩国、香港、台湾等东亚经济体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工序转移到中国,中国因而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进入21世纪后,国际投资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进一步加快,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为了提高自身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将相关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甚至包括高新技术加工工序转移至中国,实现了在中国市场的国际投资与商业并存。这次国际产业转移不仅具有主体多元化的特点,产业层级也呈现多元化,导致国际产业转移整体结构日渐高度化。

表4 1998-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进出口中的结构及占比(单位:亿美元)

年度 外资企业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576.8 1745.1 2367.1 2590.9 3302.2 4722.5 6631.6 8317.2 10364.4 12568.5 14105.7 12174.4 16003.1 进出口 全国 3239.2 3606.5 4743.1 5097.7 6207.8 8512.1 11547.9 14221.2 17606.8 21744.3 25616.3 22072.6 29727.6 占比 外资企业 48.7 48.4 49.9 50.8 53.2 55.5 57.4 58.5 58.9 57.8 55.1 55.2 53.8 767.2 858.8 1172.7 1253.6 1602.9 2319.1 3245.6 3875.1 4726.2 5609.5 6199.6 5452.1 7380 进口 全国 1401.6 1657.2 2250.9 2436.1 2952.2 4128.3 5614.2 6601.2 7916.1 9562.8 11330.8 10056 13948.3 占比 外资企业 54.7 51.8 52 51.7 54.3 56.2 57.8 58.7 59.7 58.6 54.1 54.2 52.9 809.6 886.3 1194.4 1332.3 1699.4 2403.4 3386.1 4442.1 5638.3 6958.9 7906.2 6722.3 8623.1 出口 全国 1837.6 1949.3 2492.1 2661.5 3255.7 4383.7 5933.6 7619.9 9690.7 12181.5 14285.5 12016.6 15779.3 占比 44.1 45.5 47.9 50.1 52.2 54.8 57.1 58.3 58.2 57.1 55.4 55.9 54.6 数据来源: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外资司统计数据整理所得。

跨国公司在当代国际生产与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微观经营战略的变化使得国际产业转移也发生了变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转移的不仅仅是不同的产业,还包含价值链条上的不同生产环节,因而,国际分工格局以及贸易方

10

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增长快,劳动力资源充足,以及推行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大量的外商对华投资。跨国公司通过“溢出效应”提升当地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当地企业的对外出口,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对外出口中一直占据巨大份额。

在国际资本对中国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中,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投资占总额的80%以上。截止到2008年12月,外商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项目累计达453817个,占外商总投资项目的68.8%,合同外资金额累计达11922.5亿美元,占外商总投资金额的60.8%。①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2011年全年累计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521.0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5.06%,占比降至44.91%,实际使用外资1160.11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9.72%,再创历史新高。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出口中占主导地位也是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典型特征。2005年至2008年,加工贸易在中国出口中平均占比55.2%,在对美国出口中占57.1%。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在中美贸易中,外商投资企业对美国进出口总额高达1351.1亿美元,占中美贸易额的63.8%。其中对美国出口1092.4亿美元,占中国对美国总出口的67.1%,自美国进口258.7亿美元,占中国自美国总进口的53.1%。②在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中,美国是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之一。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08年底美国对中国投资项目累计达5.6万多个,实际投资金额已经达到了583.4亿美元。截至2010年底,美国对中国累计直接投资672.2亿美元,占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额的6.1%,投资项目累计5.9万多个,占外资在中国投资项目的8.34%,实际投入652.23亿美元,中国已逐渐成为众多美资企业的利润中心。2011年1月—9月美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8.77亿美元,同比下降9.88%。2010年美国在中国新设企业达1576家,实际投入外资金额40.52亿美元,同比增长13.31%。2011年1月——9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04万家,同比增长6.24%,实际外资金额866.79亿美元,同比增长16.6%。2011年9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45亿美元,同比增长7.88%。

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在东亚新兴经济体、中国和美国三者之间形成了独特

①②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外资司网站。http://www.fdi.gov.cn/pub/FDI/wztj/default.htm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网站。

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10/tab4370/module3760/info156573.htm ③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gjsj/

11

的“三角贸易”关系。事实上,中国贸易增长很大一部分就是由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在中国进行加工后出口增长所带动的,中国承接了东亚地区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因此,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不是中美两个国家之间的问题,而是中国、美国以及东亚其他经济体三者之间的问题,是东亚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结果,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的体现。国际产业转移改变了贸易流向,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进一步加剧。

3.4美国出口管制

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基于政治、经济和战略上的考虑,为了实现国际利益最大化,以立法的形式对贸易进口实行了严格规定。1988年,美国商务部制定并且实施《出口管理条例》,颁布了关于出口管制的政策法规。美国作为世界上科研技术最先进的发达国家,对其高科技和产品实行广泛且严格的出口管制,处于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美国不愿向中国出口超大型计算机、卫星技术、数控床等中国需要的产品,甚至限制一些技术含量不算是很高的产品,军工产品更是在受限的范围之内。在经济上,美国利用出口管制来限制其他国家进行模仿和生产,从而达到有效保护和延长本国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并创造超额垄断利润的目的;在政治上,美国企图利用出口管制遏制其他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从而增加其他国家研发高新技术和产品的风险与成本,使其他国际在经济上依附于美国;在国家安全上,为了保持其在军事和安全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巩固和强化全球霸权战略,美国极力防范和阻断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美国日渐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战略对手,所以,出口管制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现实手段。2006年,美国商务部出台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和再出口政策的修改和澄清及新的授权合格最终用户制度》,这不仅加大了对中国出口管制的力度,进一步扩大商品出口限制,而且美国对中国出口管制的审批程序变得更为严厉。据美国国务院资料表明,由于实施出口管制政策,美国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持续下降。2003年,美国以武器扩散为理由,对中国北方公司连续实施三次全面制裁,导致美国公司方面直接损失达400万美元。2004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的技术是55亿美元,增长63%,而从美国进口的技术只有29亿美元,降了近11%,美国拒绝批准向中国出口核电和卫星等高科技产品,导致中国只能从其他市场进口,美国因此失去

12

了至少250亿美元的对中国出口的机会。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统计表明,美国每年因对中国实施出口管制政策而丧失对中国高技术和产品出口的直接损失达135亿美元,这使得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美国对中国出口管制政策是一把双刃剑,不但削弱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丧失了对中国的大量投资和竞争机会,进一步扩大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还增加中美两国的贸易成本,严重影响中美贸易的正常发展,不利于中美关系的健康与持续发展。所以,美国出口管制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政策性因素。

3.5中美统计标准差别

在中美贸易中,中美两国官方关于贸易不平衡的统计数据存在巨大差异。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贸易统计范围方面。中国采用专门贸易制,以关境为界,只对进入中国关区的货物进行统计,不统计存入保税仓库的货物。美国则采用总贸易制,以国境为界,对进入美国国境包括存入保税区仓库和自由贸易区的货物进行统计。对于波多黎各和维尔京群岛等地和修理服务的进出口统计,中美两国的统计也各不相同,这部分出口货物值虽然不大,但却在实际中造成了中美两国官方统计数据差异的进一步扩大。除此之外,美国跨国公司子公司进行的在中国当地的销售和“市场内部化”扭曲了中美贸易的真实流量。

第二,在贸易统计种类方面。在中美两国的进出口统计中,仅涵盖中美两国货物贸易的状况,没有统计中美服务贸易。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官方报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生产国和出口国,更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国。服务贸易由于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顺差逐年升高。

第三,在贸易统计方法方面。在出口方面,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海关包括中国按离岸价统计出口,而美国官方则按船边交货价统计出口。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研究统计表明,船边交货价比离岸价少了商品装船或飞机的费用,而该项费用占以船边交货价计算的出口货物值的1%。在进口方面,两国进口均按到岸价进行统计。离岸价比到岸价少了商品的运输费和保险费,这两项费用占以离岸价计算的货物值的10%。

第四,货物第三地转运与报价不同。货物第三地转运与报价不同成为中美两

13

国贸易统计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根据2010年3月4日公布的《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研究报告》,2006年双方的贸易统计差异近900亿美元,其中600多亿美元是由上述两种因素造成的。

表5 中美双方统计的贸易进出口额及平衡差异 (单位:亿美元)

年度 中方出口 美方进口 美方出口 中方进口 美方平衡 中方平衡 平衡差异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7.2 24.3 23.4 26.3 30.4 33.8 43.9 51.8 61.9 85.9 169.6 214.6 247.1 266.8 327.2 379.5 419.5 519.9 542.8 699.4 924.7 1249.4 1629 2034.7 2327 2523 2208.2 2833 24.8 32.8 42.2 47.7 62.9 85.1 119.9 152.2 189.7 257.3 315.4 387.8 455.4 515.1 625.6 711.7 817.9 1000.2 1022.8 1251.9 1524.4 1966.8 2434.7 2877.7 3214.4 3377.7 2963.7 3649.4 21.6 29.9 38 31.1 35 50.2 58.1 48.1 62.8 74.2 87.6 92.8 117.5 119.9 128.6 142.4 131.1 162.1 191.8 221.3 283.7 344.3 411.9 536.7 629.4 697.3 694.9 918.8 27.7 40.4 50.9 47.2 48.3 66.3 78.6 65.9 80.1 83.9 102.7 133.7 161.2 161.6 163 168.8 194.8 222.3 262 272.4 338.6 446.6 487.3 592.1 693.8 814.4 774.4 1020.4 -3.2 -2.9 -4.2 -16.6 -27.9 -34.9 -61.8 -104.1 -126.9 -183.1 -227.8 -295 -337.9 -395.2 -497 -569.3 -686.8 -838.1 -831 -1030.6 -1240.7 -1622.5 -2022.8 -2341 -2585 -2680.4 -2268.8 -2730.6 -10.5 -16.1 -27.5 -20.9 -17.9 -32.5 -34.7 -14.1 -18.2 2 66.9 80.9 85.9 105.2 164.2 210.7 224.7 297.6 280.8 427 586.1 802.8 1141.7 1442.6 1633.2 1708.6 1433.8 1812.6 13.7 19 31.7 37.5 45.8 67.4 96.5 118.2 145.1 181.1 160.9 214.1 252 290 332.8 358.6 462.1 540.5 550.2 603.6 654.6 819.7 881.1 898.4 951.8 971.8 835 918 数据来源:中方数据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美方数据源自美国商务部(+顺差,-逆差)。

目前,中国对美出口的货物中,一部分先被运至中国香港、韩国、墨西哥等地,然后再转运至美国。而这种运输方式造成中国对美出口与美国自华进口数据存在巨大差异。当货物经第三地转口时,往往被重新包装、简单加工或直接加价,进而产生增值;部分货物在中国报关时被报作对中转地的出口,但最后被转运至

14

美国,美国按原产地规则记为自华进口。2006年,以上两种情形导致的差异达441亿美元,占东向贸易差异的52%。

随着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直接贸易成为双边贸易的主要方式,但统计差异也仍然存在,2006年为402亿美元,占总体差异的48%。中国对美出口货值的60%为加工贸易商品,中国加工企业通常只负责接单生产,不掌控设计、销售等环节,中方出口报关价格因此会低于美方加价后的进口报关价格,进而导致美方进口额大于中方出口额。所以,双方报价不同是导致在直接贸易中出现统计差异的重要原因。

15

4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对策

4.1科学完善外贸统计制度

首先,建立以起运国和终达国为标准的外贸统计机制,以此来弥补贸易伙伴国机制在外贸统计数据可比性上的严重不足。以原产国确定贸易伙伴国的机制随着大量转口贸易的出现,已经凸显出巨大缺陷,而解决双边统计数据差异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改用起运国为进口贸易伙伴国。在转口贸易的前提下,现在很多国家以原产国为进口贸易伙伴国的做法,造成了双边统计数据的差异。其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美经香港的转口贸易,这导致中美双方贸易进出口统计数据产生巨大差异,使得中美双方的贸易统计数据可比性大大降低。在伙伴国归属标准上采用起运国——终达国标准,完全符合联合国国际贸易货物的定义,起运国和终达国标准实际上将转口贸易转化为两次直接贸易,建立起起运国、转口国和终达国贸易三方的统计数据,可以清楚地分析比较贸易规模和转口增值额等各项指标,从而弥补贸易伙伴国机制在外贸统计数据可比性上的严重不足。

然后,设立服务贸易的单项统计规则,完善和规范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在发达国家服务业逐渐上升为主导产业,且服务输出输入不断扩大,服务贸易的统计应该日益得到重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服务业相当落后,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极小,这导致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相对缺失和滞后。但随着中国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国的服务业得到巨大的发展,服务贸易在中国对外经济交往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设立我国服务贸易的单项统计规则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要客观认识服务贸易单项统计规则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中国关于服务贸易国际收支的统计方法。

最后,设立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贸易收支体系,校正以原产地规则为核心确定的原产国标准在贸易对象上的扭曲。由于出口产品原产地规则的管理不善不严,造成国际贸易统计失衡,中国原产地规则不完善且落后,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中国应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原产地规则的制定,不断完善原产地规则和中国对外贸易收支管理制度,结合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实际,确立中国关于原产国认定的技术标准,对外贸企业实行分类管理,推行外贸企业国际收支的所有权机制,减少由此引起的双边贸易失衡的人为夸大。

16

4.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贸多元化

一方面,要大力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一,大力更新产业结构发展理念,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转化。一直以来,中国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导致中国目前在出口产品方面存在着过分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结构性弊端,从长远上看,要缩减中美贸易失衡,其中一个方法是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上的层次,突破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的现状。中国应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技术优势的产业,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第二,切实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进行有效整合。结合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为服务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条件,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控,从而推动服务业稳定发展,以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以服务贸易的发展实现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资源配置优化;第三,努力创新和拓展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业务领域。要在世界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中,在充分分析和了解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需求与变化趋势后,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服务贸易等新兴国际业务,不断增强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切实结合并发挥中国的区位优势,推进外贸多元化。首先,中国应在宏观政策上为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新企业提供大力支持,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引导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新企业实施“走出去”的跨国经营策略;其次,中国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沿海城市和大型港口的区位优势,努力拓展其在国际航运、货物转运等领域的业务范围,有效地整合运输、金融和服务业,促进由运输港口向综合枢纽的发展转型;再次,中国应加大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在区域间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和转移,积极发展中国国内的区域贸易,促进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最后,中国应大力进行双边和多边制度安排,积极与有关国家地区建立起自由贸易区和免税区,进一步深化和东盟的“10+1”等合作机制,开发和拓展中国对外出口的多元化渠道,逐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

4.3正确运用政策与法律机制处理双边贸易纠纷

首先,中国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多边协商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发言权,有效强化世界贸易组织和相关国际机构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促使其在国际贸易管理中发挥更大的实质性作用。

其次,强化中国外贸企业的法律观念和法制意识,加强中国外贸企业的法律

17

人才培养,熟悉地操作和运用世界贸易组织和相关国际机构的法律及规定。在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法律和规定的基础上,切实认清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制定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贸易政策和法规,加强中国外贸企业的调控和管理,加强对相关国际法与国际机制的认识与运用。

最后,中国要积极和美国进行沟通和协调中美两国在贸易领域所引发的相关纠纷,争取利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机制将问题的影响限制于有效的控制范围内,把握政策和策略上的主动权。要充分重视美国商界、利益集团和在华的美国跨国公司等非官方渠道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特殊重要性,并正确利用其特殊影响力,分化美国对中国所施加的政治与战略压力。从而促进中美经贸关系的良好持续发展。

4.4理性应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一方面,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要加以理性应对。由于汇率反映了国家的总体经济形势和金融状况,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首先,“人民币汇率问题”是美国企图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手段。21世纪,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崛起中的中国对美国的全球统治地位构成挑战,美国认为中国经济的强大损害了美国经济长远的发展利益,同时也对美国在亚洲的主导权构成实质性的挑战,而人民币汇率直接体现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衡量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交往产生直接且重大的影响。美国企图以“人民币汇率问题”影响并遏制最大的潜在战略对手——中国的经济长远发展。进而达到削弱中国整体实力这一战略目标。中国应深刻认识由中美贸易不平衡引发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真实本质,并对美国的意图保持战略警惕,实现政治目标和经济目标的相对独立性,密切关注汇率政策的国际改革和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和创新中国的金融工具,进一步完善规范人民币浮动汇率机制,形成以市场供需反映货币价值的人民币货币价值体系。

另一方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中国势在必行的战略选择。首先。我国要深刻认识和理解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经济与政治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国际化的人民币能稳定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增强中国外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中国改革的必经

18

之路,也是中国主动应对美元衰落的最佳国际战略;其次,设立并巩固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信用保障基础,用中国外汇储备取得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发行权,以此建立并支撑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地位;最后,分四步以渐进式的发展战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综合当前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币汇率的发展态势,中国应与周边国家展开人民币互换,从而有力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第二步,中国应积极推进与亚洲国家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在其范围内适时地发行中国国债,增强人民币在区域化中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以此来实现人民币区域化,有效地制约美元的滥发。第三步,中国应适当地调整金融管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开放资本项目,开放国际资本在华投资,发行人民币资产,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最后是逐步增强对外直接决策的透明度,大力改革国有企业的体制与运行机制,降低并化解国际社会对中国投资的误解和担忧,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多元化,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强化并巩固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19

参考文献

[1]沈国兵.显性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与中美双边贸易平衡[J].管理世界,2007(2) [2]马建军、鲁晓东.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分析综述[J].中国商务研究,2009 (5)

[3]殷越男.产业转移是构成美中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8(7) [4]王亚飞.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 社,2009

[5]石广生.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发展中美经贸合作[N].北京:新华社电文,1997 [6]贾怀勤.按属权原则核算美国服务贸易差额[J].国际问题研究,2009 (1) [7]周也.比较利益互补:平衡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关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白皮书.关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R].北京: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97

[9]林珏.中美双边贸易平衡问题再探——基于产品竞争力视角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8(9) [10]张天桂.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与中美贸易不平衡[J].生产力研究,2008(3)

[11]郑辉、张捷.中美贸易结构性失衡:基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分析[J].财贸研究,2009(5)

[12]张伟.中美贸易不平衡成因及相关分析[J].财贸经济,2009(1)

[13]李悦磊、张岚、马兴娟.贸易统计体系与中美贸易差额[J].硅谷,2009(6) [14]刘钻石、张娟.比较优势理论研究辨[J].经济学家,2009(11)

[15]Eckaus. Should China Appreciate the Yuan[J].MIIT Department of Economics,2004(1) [16]Feenstra.R.C. Intermediaries in Entrep Trade: Hong Kong Re-Exports of Chinese Goods[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rategy,2002(5)

20

致谢

大学开学典礼时的喜悦与新奇犹在昨日,不觉中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如水滑过。这篇不尽完善的论文是大学生活的总结,折射出我学习探索路上稚嫩的脚步,凝聚了各位师长朋友亲人的指导、关爱与帮助。在此,借文之末几行小字表达对各位的不尽谢意。

本文是在桂嘉越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到成稿,论文的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处都浸透着老师辛勤的汗水和关爱,论文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智慧。

感谢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是你们的教诲,不仅提高了我的学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更主要的是使我学会了如何做人与做事,必将使我终身受益。

感谢经济学系亲如兄弟姐妹的同学们,四年来的朝夕相处,铸就了我们诚挚的感情和友谊。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度过了最充实和最快乐的四年。

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无私的爱是我暗夜独行时的灯标,是我彷徨无助时坚定的信仰。正是有了你们默默的支持,我才能完成学业,也才有了通向人生更高的起点。

当我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行字的时候,生活崭新的一页已经在我面前展开,我会满怀信心和勇气地去面对,以回报所有关心我的老师、亲人和朋友。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